学习对象
年龄在8岁以上的炭精画爱好者,学过一年以上绘画,地区不限。
入班条件
业余时间充足,勤奋爱学。
下午3时许,正午的暑气尚未散去,江北老街“唐师炭画像”的店主唐柏豪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雕琢他的炭精画。已被炭精粉染得漆黑的桌面上,老花眼镜、放大镜、各式各样的画笔、一小盒炭精粉、一张榜纸是他作画的重要工具。依靠这几样工具,唐师傅一画便是40年。
在拍一张相片相对奢侈的年代,炭画是人们“留影”的折衷选择。炭精画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俗称“炭画”、“炭像”。炭画长于写实,色泽牢固,适合长时间保留。随着相机和手机的普及,这项传统艺术日渐式微,至今仍以此为业的已寥寥无几,唐柏豪便是其中一员。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极具观赏价值,且花期长,散发着淡淡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古往今来,画荷者数不胜数,但以炭精粉画荷,少之甚少。为满足爱荷的炭友及绘画爱好者,中国炭精画世界(www.tanjinghua.com)开办“爱荷炭精画免费辅导班”,欢迎踊跃参与。
炭精画,又称“炭画”、“炭像”,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不仅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等特点广泛受到民众喜爱。在部分地区,这一门民间艺术已成为非遗项目。而在义乌,曾经也有过辉煌的篇章。
近日,在赤岸镇朱店村发现一幅民国二十六年的炭精画画像。据发现者之一、赤岸镇政府工作人员徐挚挚称,这是义乌最早的炭精画画像。那么,这幅画像到底是什么来历,有什么故事?炭精画在义乌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招生对象
年龄在8岁以上的炭精画爱好者,学过一年以上绘画,地区不限。
入班条件
时间充足,勤奋好学。
注意事项
1、不尊敬老师,不认真学习,不完成作业,没时间画画的,不听从老师教改的,一律劝退。
2、报名前请认真阅读本简章,不要有班就报,甚至报错。
3、认真对待学习,不要以为是免费的,就可以试试、玩玩,如果抱着这种态度,请不要报名,把名额留给真正想学习者。
4、学员应加强和班长的联系。
5、请已报名的同学,经常关注本简章,录取名单会在额满后5日内公布。
问题答复
1、关于炭精画培训怎么学?
本班教学方式是在网上,所以请做好上网准备。
2、怎么报名参加炭精画培训?
请加炭精画官方QQ交流群(330233164),批准进入后,在群内说明要求报名即可。
3、炭精画培训有收费班吗?
微信学习炭精画班,不收学费。
4、可以推荐好友一起参加吗?
可以。推荐好友一定要阅读本简章。
报名咨询
1、办公电话:0717-6911566
2、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
结业待遇
1、颁发中国炭精画世界《学业证书》。请自行承担工本费30元,如需快递另代收22元。
2、凡是参加“微信炭精画班”者可以优先入会,获得中国炭精画世界《会员证》。
今天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海南各地举行了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统工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海口主会场,年龄最长的非遗文化传承者,要数现年84岁的琼海椰胡制作技艺第4代传人王仕国。一般制作一把椰胡,费时不到10小时,但王仕国要花上5天,为的就是音律准确,音色动听,现在海南省剧团演奏用的椰胡,都出自王仕国之手,他制作的椰胡,还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炭画,使用木炭、碳精条等材料绘制作品的绘画方式。而炭精画是使用炭精粉为主要材料,主要以擦、揉为主要技法的绘画方式;一直流行于中国民间。一家三代,70余年,一份职业,一种操守,一项古老的技艺——炭画。水巷口、钟楼在一张张画纸中显现出来,让我们走进韩翠琼老人的生活,感受《老街炭画》无穷魅力。
一间古色古香的茶馆里,两位年轻人身穿长衫,表演起了相声,他们时而嬉笑怒骂,时而哀怨抹泪,说唱功夫了得,“笑果”明显。伴随着沁人心脾的茶香,台下茶客不仅丰富了味蕾,还被传统文化浸润着……这样的场景,本周日将出现在湖城衣裳街区馆驿河头边,随着这家附带传统表演项目的茶楼开门迎客,湖州人从此又多了一处文化客厅。
昨日,记者来到这个名为“百坦茶楼”的场所,发现茶楼整体设计沿袭中式古典风格,空间设计讲究“礼制”,中国古典元素的饰物在整个茶室中充分体现。比如所有桌椅、板凳均选用传统木质定制家具,镂空雕花,配备红木小件,仿若置身于儒雅文化氛围,感受到淡雅的东方神韵。茶楼中央醒目的舞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位姓潘的负责人介绍,茶楼每月安排不少于6场文艺类助兴表演,除特殊表演活动外,表演时间均安排在晚间,每场约1.5小时至2个小时。每月6场表演中固定2场为相声专场, 1场为曲艺魔术外,其余3场表演形式包含海派脱口秀、单口说历史、中式民谣、评书等。值得一提的是,演艺人员均有较高水准,以相声专场为例,邀请的是“湖口笑声”团队,其是湖州本土发芽的相声社团,由一群湖州名嘴组建,两年来已举办相声专场10余场,单项演出50多次,广受观众好评。
以“月份牌中的老上海”为主题的月份牌年画珍品展,日前在上海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创作展示基地揭幕,一批兼具观赏性和研究价值的月份牌代表作惊艳亮相,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月份牌是老上海的海派文化符号。根据资料记载,月份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绪九年,也就是1883年。当年1月25日,《申报》在头版刊登了“本馆托点石斋精制华洋月份牌”等字样的公示。但美术界更倾向于把1914年作为月份牌的真正起点。那一年,画家郑曼陀用“擦笔加水彩”的方法画了4幅时装仕女图挂在张园,被大商人黄楚久看中,买下来用作中法大药房的商品广告。自此,“月份牌”成为“擦笔加水彩”这个新的绘画形式的专称,其广告效应被商家大加发掘。虽然在当时,月份牌的主要作用是商品广告,但它形式新颖、画面漂亮,在当年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为上海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极有特色的一页。
经上海闸北区文化馆馆长周国成介绍,我得以拜识了“稚英画室”的传人——杭鸣时先生。杭鸣时承传父亲杭稚英的衣钵而又推动了粉画艺术的发展,成为当今画坛上的粉画巨子。踏进杭鸣时家,一块大匾“金粉世界”跃入眼帘。杭鸣时说:“此乃苏州书家卫东晨先生九十五岁时所写。”我不经意地说:“如写成‘金粉世家’则更好了。”杭鸣时说:“你说对了,卫先生了解了我的家世之后,在他百岁之时又欣然为我写了‘金粉世家’。”
杭稚英系中国月份牌画种的开创者之一。1921年,杭稚英首幅月份牌作品《闲游春阁》在沪面世,那端庄美丽、秀外慧中而又充满自信的女性美一下子吸引了社会大众,他也一举成名。1922年,杭稚英成立了“稚英画室”,事业日趋发达,画风也日臻成熟,求购其作品的客户络绎不绝,出版商也纷纷邀稿。鼎盛时期,一年竟创作了80张月份牌画。当时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炳麟先生得知其名,便录李太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古风诗一首赠之。
1937年,正当杭稚英事业走上巅峰之时,日寇占领了上海。日军为了宣传他们的“大东亚共荣圈”,要杭稚英为他们画美人图。杭鸣时回忆说:“那时我虽小,却还记得一日本军官将20根‘大黄鱼’(十两一根的金条)放在桌上,诱逼父亲与他们合作,我父亲以有病不能提笔画画为由予以拒之。日本军官放话‘你既不能画画,以后在市面上也不希望看到你的作品’,说着便扬长而去。”靠稿费收入的杭稚英一下陷入了困境,四十来口人的大家庭怎么生活?无奈之下,他只得东拼西凑靠借债度日。家人只得靠吃面疙瘩、山芋过日子。其实,杭稚英的骨气在上海是早出了名的,记得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60岁寿,他的弟子来找杭稚英,要他在景德镇瓷盘上绘制黄金荣的肖像。杭稚英坚辞不肯,但他深知自己这一举动得罪了地方上的恶势力,为了避灾,他只身逃往苏州,避了好一阵子风头。
8年的艰难,终于熬出了头,杭稚英盼来了抗战胜利,“稚英画室”重新开了张。他日夜拼搏,经2年的苦干,终于把8年来欠下的债还清,而他也因劳累过度而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的毛病。
1947年,杭稚英在家养病时画下了他最后一幅尚未印刷的遗作《霸王别姬》。原作长74厘米,宽54厘米,它几乎浓缩了月份牌画作中西合璧的艺术精华,也浓缩了杭稚英一生追求艺术的心血。作品取材于杨小楼、梅兰芳合演的《霸王别姬》,整个画面一气呵成,色彩饱满鲜明,人物布景和谐协调。画面上霸王焦躁不安之神态表露无遗,而虞姬却文静柔美镇定自若,手捧项羽盔甲与霸王作别。杭稚英用擦笔水彩画法描绘了英雄与美女的姿态,而对项羽的头发、胡须以及铠甲则用了中国工笔画的技法。同样,虞姬的凤凰头饰、其手捧的头盔和衣裙上的万福刺绣图案都用了极其细腻的丝毛技法。至于背景如方砖、龙椅、地毯、龙柱、围幕皆丝丝入微,景景逼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创新,大胆用喷笔调整,让项羽衣褶和背景的宫廷环境得到自然过渡,画面虚实有致,主次分明。杭鸣时回忆说:“父亲画完这幅画后已精疲力尽,不久突患脑溢血与世长辞,享年仅46周岁。”
杭鸣时知道,这是父亲的绝笔,也是杭家的传家宝,故倍加珍惜。不料,“文革”来临,杭鸣时被抄了家,红卫兵把这幅画当做“四旧”抄了去,好在造反派中有几个学生知道此画是老师的珍爱,过了几个月,他们偷着将画还给了杭鸣时。1973年,“四人帮”在全国掀起批黑画的高潮,有人告密说杭鸣时家藏《霸王别姬》黑画,学校个别人以杭鸣时又要“蠢蠢欲动”为由打了小报告给省领导。谁料,省领导来检查时未作表态走了,此事也就草草收场,原画归还。直到1981年,杭稚英的《霸王别姬》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才得以重见天日。
据悉“稚英画室”已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向有关方面提出了申报,希望能申遗成功。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炭致广大,
精微传神!
画美人生,
像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Powered By www.tanjinghua.com ,Theme By 中国炭精画世界 Please respect the author to keep this link。
www.tanjinghua.com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资讯爆料QQ:791541679 | 关于我们 | 内容说明 | 作者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