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市中山街、平等路,大家都知道它们是驻马店有名的老街。路过平等路和中山街交叉口的小地下道时,也许你曾见过路边摆着几幅镶着镜框的画像。在相机技术和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竟然还有人在画像?谁还需要找人画像?
1、毛笔:
毛笔就用大楷羊毫。根据炭精画作画特点,大楷羊毫在使用前要加工。加工方法是:用合成胶水(文化用品),先将笔毛根部表面薄薄涂糊一层,等胶水干后,再按此法重复加涂三次,目的是把笔毛根部箍紧,使其不易散开。
涂胶应按毛笔编序留出长短不同的笔锋:1号留出0.4厘米;2号留出0.7厘米;3号留出1厘米;4号留出1.3厘米;5号留出1.6厘米。待胶水完全干后,还要将5号笔的笔尖用清水泡开并晒干,才能使用。
1、炭精粉:是画像的主要颜料,规格有几种,有粉末型、有颗粒型,颗粒型的大小如小米,呈黑色,柔软,容易上纸;一般在文具店有售。如果没法买到,可以用土办法自制炭精粉。方法如下:用煤油、菜油或者桐油点灯,两边放上砖石,上面用碗盖住,使油烟直接上熏,待碗底的油烟熏厚,就可以取下用排笔弄细成末,炭精粉做成了。用桐油最佳。
2、画笔:分毛笔和排笔,毛笔要用牛皮胶粘紧笔毛的上半部,只留笔尖,笔尖部分应留多少可根据笔的型号来定,可分为1号、2号、3号、4号、5号,不等。1号笔尖细,专用于画眼睛、鼻子、嘴唇、头发丝以及其他应用线条部位,2号笔用于画眼球、眉毛、耳心等粗部位画面。3号笔用来柔细部位的色调影子。4号、5号笔用来揉擦大面积的部位阴影光线;排笔配备2号、3号各一只。2号是来用画大面积的头发或者黑色部位的。排笔有弹性,作画时参以压力能使炭精画在纸上又黑又亮。3号笔用来揉擦脸部的淡色阴影和衣服的皱纹。
从拧开炭精粉瓶开始吧!自瓶内倒出少许炭精粉在白瓷碟内,不用研,无须水,无需油,就是干粉末儿,蘸笔的同时就研开了。
每次用笔时,蘸点炭精粉在画纸上,试擦一遍;掌握深浅浓度。擦每一笔都须特别耐心,过了就黑,不到位就出不来立体感。
擦炭精粉应遵循从左至右的原则。先擦人物的眼睛。因为眼睛传神,能够控制住整体。如果稍用笔擦过了,眼内高光用橡皮点擦几下。用稍细的笔蘸炭精粉在这些部位,一点一点揉擦。之后将鼻、嘴定型,不可细描。 其次擦头发,顺势擦下去,发髻、鬓角、颧骨、耳朵、腮、下颏……人脸的轮廓显现出来。此间不停变换笔、笔触、蘸炭精粉,注意调整擦过部位粗细、深浅、明暗程度。
俗话说“画家无弃笔”,这就是说极秃极破的笔,到画家手里也能发挥秃笔的作用,这作用,并不是用新笔好笔所能达到。
绘制炭精画所使用的画笔是经过二次加工的羊毫毛笔,根据毛笔的粗细而自行编上1号、2号、3号、4号、5号;各种粗细不同的笔,分工也不同,细笔擦窄小地方,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使用过程中,细笔比如1号笔就会渐渐变粗,变为2号笔,而2号笔在使用中也会变粗,变为3号笔,所以说,要多多加工1号笔。那么在使用中,5号笔变粗了,是不是就成为了6号笔,要是也给编号?如果再变粗,甚至成了秃笔,也是有用的。
在天河区禺东西路车流日夜喧嚣的道路旁,有这么一间雅室: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肖像立在室前,透过半敞开的玻璃门,隐约能见一人正端坐在敞亮的室内作画。炭相画现在已颇为少见了。一面画板,一张画纸,一支笔,店主康师傅正沉浸在自己的炭相绘制中。
画匠,顾名思义也是一种匠人。唐代文学家、诗人韩偓在《格卑》诗中就有“入意云山输画匠,动人风月羡琴僧”描绘画匠的一句诗。而《水浒传》五十八回中也提到“近日史大官人下山,因撞见一个画匠……”的内容,说明画匠在中国民间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
画匠,在桐庐民间匠人中算是一种有身份的人,虽称不上什么“大家”,但也是一门很吃香的行当。因为,画匠毕竟与其它匠人不一样,肚子里多少也喝过几滴墨水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当作有文化层次的人来看待。再说炭精粉肖像画是一个以写实为主的画派,其主要的欣赏群体是一些没有受过专业绘画教育的人群,因为形态逼真,更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所以深受民间的喜爱。
大约2500年前,释迦牟尼与众圣讲法,忽然沉寂下来,拈起一枝花,对着众弟子微笑。众圣不解其意,面面相觑,惟迦叶尊者有感于心,点头回应,与佛祖相视一笑。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最好的佛门正道就是不需语言文字直接可以悟道。正因为如此,释迦牟尼日后将衣钵交给了大弟子迦叶。这就是著名的“拈花一笑”。所谓传递禅意,传者无心,得者无心。杨太守最新作品《毛泽东》,同样具有“拈花一笑”的意境。什么都不必说,已表达了所有。此件作品将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最英俊的肖像上,含上了一朵玫瑰花。对毛形象的使用,很容易产生作品“政治化”的联想。以调侃的方式画领袖,也很容易联想到纽约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所画的毛泽东肖像。而杨太守的真实用意恰恰是“拈花一笑”。他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认为社会赋予艺术的责任太重,艺术就是艺术,他画毛泽东肖像不过是开历史的玩笑,解除艺术的重负,拿曾经最为神圣的东西去向“历史告别”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他将艺术的目的用一种隐喻性的修辞遮蔽掉了。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3年1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毛泽东被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撰写《论持久战》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同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1942年2月,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5月,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1945年4~6月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9月9日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年6月,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4月。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9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1957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5月,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7月,主持召开庐山会议。他本想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在会议后期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会后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从1960年冬到1965年初,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错误。但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1957年7月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1963~1965年,发动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炭精画像的工具中,少不得专用放大镜。对于炭精画从业者,是必备工具。
放大镜一般在照相器材商店有售,使用方法很简单,一看就会。在绘制炭精画像中,准备一个专用放大镜,你会感觉格外方便!不仅看得更准确,而且更快速。因此,是常备工具之一。
对于开办画馆,对外经营,会带给你不少方便。特别是接活中遇上登记照片或者证件照,作为必备工具,就大大派上用场。
近日记者获悉,积玉口镇的钱光华在画炭精像。钱光华今年54岁,高中毕业就开始习炭精画,中途间断过10年,断断续续作画20多年。
“炭精画”又称炭画,炭像。上个世纪在照相技术还没有普及之前,炭精画曾经遍布城市和乡村,在农村尤以为老人画遗像居多。炭精画使用炭精粉为主要材料,可自制。画师先用铅笔起稿,轻轻勾勒出轮廓,再用大小不等的排笔或秃毛笔,蘸炭精粉在纸上擦、揉,画出黑、白、灰,让画面色调丰富、细腻逼真,最后用定画液固色,使其不褪色、易保存。现代文明的发展,不断颠覆着传统,昔日深受人喜爱的炭精画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面临失传的境地。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炭致广大,
精微传神!
画美人生,
像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Powered By www.tanjinghua.com ,Theme By 中国炭精画世界 Please respect the author to keep this link。
www.tanjinghua.com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资讯爆料QQ:791541679 | 关于我们 | 内容说明 | 作者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