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培训教材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全球第一本炭精画护照

 

会长语录

 

 

中国炭精画高级函授计划

 

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

08月29日

杨贵玲


分类:艺人汇 | 超过 人围观

杨贵玲,女,1970年3月生于贵州省毕节。现为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新加坡新炎黃艺术馆会员,贵州书画家协会会员,江苏江都书画院特聘画家。
  
  杨贵玲自小喜欢画画,并得到父亲杨君明的真传,从1988年起,在父亲创办的炭精画函授学校担任辅导老师,练就了过硬的炭精画创作功底,她的作品造型准确,揉色细腻逼其,立体动人,她在教学中细致入微,循循善诱,广泛受到各地学员的欢迎,还得到毕节画界和贵州省內外同行的好评。从1992年起,杨贵玲先后和父亲杨君明先生参加过北京、广州和深圳香蜜湖渡假村举办的画展,其作品受到与会者好评……
  
  为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炭精画,她还将自己的作品汇编成册,书名为《杨贵玲炭精画册》,受到了学员们乃至各地炭精画爱好者的欢迎。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杨贵玲 毕节杨贵玲 贵州杨贵玲 
08月29日

《贵州日报》:总有一个从未熄灭的文化梦——记从贵州走到京城的影视人余治林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贵州日报(记者 沈彬
  
  自强自信贵州人
  
  如果生命可以重新选择一次,28年前在贵州省银行学校弹得一手好吉他的学生余治林,28年后依然不会成为银行高管。这位在京城里初露头角的来自贵州大山的文化商人,2008年以主旋律电影《水凤凰》名动“江湖”。
  
  余治林在北京城里众多的影视文化公司里快速崛起,这大概是他血液里涌动的文化因子和不安分的天性所决定的。但更重要的是高起点。
  
  公司成立之初即敲定了与央视电影频道的合作。2006年12月12日,余治林的艾美斯特影视文化公司拿到最后一个注册文件,12月23日即与央视电影频道《梦电影》栏目签署合作协议;12月25日《梦电影》剧组建组,翌年2月初即正式开播,第一周的收视率就达到4。3,排在央视所有栏目收视率第二位,第二周收视率即蹿升至6。7,排在央视所有栏目收视率第一,洋洋52集,播出26周,收视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
  
  “正是与央视这样的高端平台的合作,让我找到了一直苦寻的人生方向,找准了公司发展的正确途径。”余治林说。
  
  寻找心灵的天空
  
  余治林在毕节大方沙厂区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余家家教甚严,上学之余,除看书绘画练字之外,还得干活,帮父母缝纫衣服。初中毕业以数学第一的成绩考入大方一中。因姊妹8人,家里生活颇窘,高中毕业时主动放弃升大学的机会,1980年成为省银行学校的一名学生。在银行学校的两年里,余治林差不多只干了两件事,一是继续画画;二是学习吉他,从识简谱开始到成为学校的第一吉他手。中专毕业回大方银行工作,按部就班的工作无法消耗余治林的青春激情,吉他成了这一时期他最好的伙伴。但一次意外,吉他摔坏了,80多块钱一把吉他比他两个月的工资还要多,余治林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绝不是自己要的。这时,一位熟识的做磁带生意的朋友请他担保向银行借贷3000元,余治林让他贷了3500元,“其中多出的500元是我要他帮我贷的。”余治林说,“就是这500元,我委托这位朋友帮我进500盒磁带又帮我销磁带,赚了近200元。”3年后,余治林调毕节市工作,不安分的他向银行借贷了5000元钱跑湛江贩摩托到毕节,每台赚八九百元,最多时一次倒腾3台摩托。一边工作,一边做生意,余治林很快开了一个针织厂,购置四台编织机,雇了14名工人,产品除给百货公司寄卖外,余治林自己骑着摩托赶乡场,风雨无阻。1992年,天生不安分的他终于辞职离开毕节到省城贵阳,希冀找到自己喜爱的那份总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业。
  
  他承包了《青年时代》杂志社培训中心,将自己历年来的画作编辑为一本教材,于是,他的炭精画全国函授学习班就这样开张了。印教材、登广告,在毕节倒腾赚的所有的钱都义无反顾地投进去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到只剩下3毛钱的那一天,他才从收发室里看到了反馈:三张汇款单、四封信。三张汇款单共48元钱,每封信里还夹着2元钱。就是这56元“救命钱”,让余治林挺过来了,两年的函授培训下来,他的函授学员最后多达1万多人。1994年3月,余治林转而做广告公司。不安分的天性再一次让他血本无归。他选择了做实业,经营“保肝醒酒茶”,其营销手笔自言仅次于其时风靡全国的“三株口服液”。“我是拿别人的产品贴牌然后销售,一年多时间,我函授培训所赚的200多万元全部亏掉。那段时间我很沉沦,那是我人生的最低谷。”余治林说。
  
  “不能不爱”的电影路
  
  “我破产了,但我所有的朋友几乎都不知道。1999年5月27日,对,就是那天,一位朋友来贵阳,我说好请他吃饭,收罗所有的存折才凑足1000多块钱。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再自暴自弃。”余治林说。于是余治林向大哥借了15000元钱,开始认认真真做广告,年底一看,赚了12万。
  
  2000年,余治林开始做环艺装饰工程,之后不久,又做矿产品生意,落魄再起之后,他的生意日渐成熟和稳妥,资产也增加得很快。“到2006年,自己现在与人生追求越离越远的感觉让我不安,我不愿意一辈子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所以我清算了股份,当年6月,我去了北京。”余治林告诉我。
  
  其实,去北京前,余治林花了一段时间,和朋友自驾游历了西藏、香格里拉、丽江等地。他的相机里记录了许多当地的人文风情。这些东西令他震撼,于是,他开始思索,除了忠实地记录下来,传承这些即将消亡的文化,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到北京后,他迅即加盟电影《追爱总动员》剧组,“不拿一分钱,自己还掏了赞助,什么都干,系统学习电影生产的全部流程。”余治林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之路。短短两年,余治林一边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编剧,一边与央视合作拍《梦电影》,并参与合拍了《俄玛之子》、《追爱总动员》两部电影,2008年独资拍摄了《水凤凰》。与此同时,余治林也成功推出复排话剧《天上人间》、新编话剧《天作之合》,在京城及贵阳的演出均获业界推崇,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不仅如此,余治林还全资出版中文核心电影刊物《电影》,全心为电影文化坚守一个阵地。
  
  从北京电影学院出来,余治林创建了8人的编辑团队,现在他率领的编辑团队,已经敲定了三个电影剧本。其中《不能不爱》(暂定名)大约投资1300万元,全明星阵容,该戏是写一群游子返回贵州家乡回报乡梓的故事,5月12日编剧组已第二次到贵阳,实地踏勘了外景地,预计最迟明年3月开机实拍。剧中大部外景地选在贵州的旅游景点,都市戏在贵阳城区取景,金阳新区、甲秀楼、合群路夜市等都会一一展现。“这部电影我会做导演。我不是什么成功商人,但我深以为荣的是,我们拍摄的《水凤凰》和《俄玛之子》两部电影同时被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三部委选中并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观看,算是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这也算是贵州人在影视业的荣耀吧。”余治林以这样一段话结束了记者的采访。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贵州炭精画 贵州炭精画像 
08月28日

《常州日报》:说说月份牌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常州日报(记者 何海燕)月份牌是一种集月历、广告、美术于一身的年画,它在传统国画和木版年画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洋绘画的艺术手法,即把西方的水彩、水粉画加以利用和创新,从而成为中国年画史上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品种。因其印刷精美、题材多样,而又极富有时代气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份牌如今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藏品。
  
  月份牌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上海,是一种商品广告画,用擦笔画和水彩画两种技法结合而成。它的诞生及盛行与当时中国门户洞开、国外资本的输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西方现代彩印技术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洋货的涌入,许多外国商人都印刷了西方的广告画来推销自己的商品,但都收效甚微。后来他们改用中国传统年画制版,雇用中国画家为他们指定的题材作画,然后配上月历牌和商品广告,随商品发放给顾客,因为这种广告画有月历,为生活所需,所以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最初画月份牌者为晚年的周慕桥,他所作的月份牌多取材于《三国演义》故事,如《长坂坡》、《华容道》等,当时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他采用的画法,多是单线平涂,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擦笔画。奠定擦笔水彩技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的“第一人”是郑曼陀。郑曼陀1914年到上海张园出售仕女图时被上海大商人黄楚九看中,应黄楚九之邀画了一幅《贵妃出浴图》,他在画稿上先用炭精粉揉擦出阴影再敷色,半透明的水彩颜色下面隐约透出炭精画的擦痕,形成细腻柔润的肌肤感和立体效果,使得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他也因此而声名鹊起。
  
  此后,其他画家也纷纷仿效,郑曼陀的擦笔水彩画就成了当时月份牌年画的流行样式,至今仍是魅力犹存。时下,在上海的茶坊、饭店、娱乐场所里,挂月份牌画的也是越来越多。在收藏市场,曾经铺天盖地的月份牌现在也成了紧俏货,得之殊难,且价格不菲。此类画若是当年的旧版原画少说也得几百元一张,名家原稿则价格更高,精品均在万元以上,而且绝对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许多月份牌年画画家并不被主流画坛所认可,还把“月份牌画”作为贬义的代名词。这不由得又让我想到了收藏本身,许多收藏爱好者都喜欢跟风去收藏热门,但热门藏品中的精品多数早已是花落旁家了,收藏不易不说,付出的代价也会相对较高。我常常想,搞收藏有时不妨也学学郑曼陀,与其跟在别人后面,还不如自己另选一条道路,说不定这还会是自己成名成家的一条捷径呢!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常州炭精画 常州炭精画像 
08月27日

炭精画学习也离不开素描练习吗?


分类:问学堂 | 超过 人围观

我们发现,许多从事炭精绘画工作的人都不懂素描知识,有些懂一点的也没有将素描知识与炭精绘画相结合,画面上表现的都只是一些肤浅的东西,没有深入的理解素材上的信息。对周围的环境、光线和一些不利的因素〔如:模糊、褪色、脏…〕不加以分析,只是盲目的去临摹素材,错误的透视规律和造型方法使整个画面看上去都有一种让人不舒服的感觉。
  
  从事炭精画工作的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将素描知识里面准确的造型方法、深刻的表现方法和摄影作品细腻柔和的特点相结合,再利用照像透明度的投影画法,使作品最终的效果——细腻、逼真、柔和,这样就会更贴近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学习 素描基础知识 
08月26日

湖州在线:25年炭画师徒 情深似父子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湖州在线讯(记者 叮当)在湖城衣裳街社区,有一对经营炭画生意的师徒。师傅姚林宝过了年就有68岁了,而徒弟梁美林过了年也有43岁了。25年前,18岁的梁美林遇到了当年也是43岁的姚林宝,从此他们一起在衣裳街上经历了风风雨雨。
  
  上周,记者走进华丰小区梁美林家那间小小的居室兼画室,了解到了这对炭画师徒的近况。师傅姚林宝正坐着用炭精笔画画,一旁的徒弟梁美林刚刚从菜场带回了他爱吃的羊肉,放下购物袋,就在旁边同记者一同观看。
  
  25年来,师徒两人情同父子,当年他们只是“闲话一句”就在德清新市结为师徒,也改变了各自的人生轨迹,从此,梁美林从德清的一个乡村来到了湖城衣裳街,和炭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身有残疾、腿脚不便的姚宝林常常由他推着,在街角摆着画摊。本地人、外地人、甚至老外都请他们画过画。梁美林在师傅的指导下,一点一点地学。如今,师傅年纪大了,他又如同儿子一样,负责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梁美林画的画跟师傅姚林宝的画一样,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真实感可与照片相媲美。他告诉记者,炭画保存持久,可以保存一百年不变色,而普通照片二三十年就会泛黄,画一张炭画当年曾是湖州人的消费时尚。
  
  姚林宝在网络论坛上被称作“旧时光老人”,他和他的徒弟都没有学过正宗的美术专业,但精湛的炭画技巧为他们吸引了不少主顾。“我19岁就开始画炭画,画到现在都已经有40多年了,我这辈子最大的运气就是有了美林这个徒弟。”由于老手艺与民间艺术,也时常有记者来了解炭画的情况。徒弟梁美林不仅是师傅的腿脚,而且也成了师傅的喉舌和耳朵。比如介绍炭画相关知识,画画用的工具及程序之类,澄清人们通常以为炭画就是遗照的误区,翻出女孩将炭画作为“写真”的作品等等。
  
  梁美林对师傅的大半生了如指掌,言语间非常钦佩师傅。“人家都说他画得好,其实他只跟过吴兴区东林王星记扇子厂的一个娄姓师傅学了20多天,其他都是自学的。”湖城馆驿巷的房子拆迁后,姚林宝暂时住在梁美林家一楼的车库里。多年来的共同生活,两人交流非常有默契。姚林宝与人交谈时需要戴上助听器,但是只要看着徒弟的嘴巴,他就知道在说什么。
  
  闲暇时,姚林宝除了画炭画,还画起了工笔画。前几日,师徒两人刚刚合作完成了一幅松林猛虎图,只见虎目精光四射,虎爪凌厉有势,“徒弟先白描,我再上色修改的”姚林宝告诉记者,他只要一画,就什么事情都不想了,只要美林在身边,就很安心。这些日子以来,虽然师徒两人都觉得前途不太明朗,但他们没有舍弃这点小小的情趣。在他们眼里,画炭画不仅是用来糊口的一门手艺,更是对这个世界的希冀。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画师徒 
08月25日

《天津日报》:炭画绘出美妙人生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天津日报讯(记者潘莹)俗话说“人过30不学艺”,而她却在51岁的时候拿起画笔,开始她的绘画之路,中央电视台《歌声与微笑》节目中展出了她结合歌曲《谷穗上的蝈蝈》的歌词所画的炭画,她就是东新街道铁城公寓的炭画爱好者由庆荣。

  

由庆荣年轻时就有很强的好奇心,爱学一些新的东西。用她的话说:“只要是没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我都要学,都要干,年过半百了还是这个脾气。”2006年,退休后的由庆荣和朋友、邻居们唱唱歌、聊聊天,还参加了社区里组织的合唱团。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51岁的由庆荣接触到了炭画,她的生活状态由此发生了改变。经过几年的努力,201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台湾第十七界世界和平书画展中,她的作品《鸳鸯戏水》、《荷花》双双荣获金奖。炭画不仅成为了由庆荣最大的业余爱好,更使她声名远扬。

  

说起由庆荣与炭画的渊源,最应该感谢的是她的邻居炭画山水花鸟鱼虫系列的创始人邓振声,此种画法是绘画艺术中的一种,但区别于国画和素描。当由庆荣看到只用几支自制的毛笔在纸上能将山水、花鸟鱼虫、动物、侍女等画得活灵活现,很有立体感时,当即决定要拜邓振声为师,从此由庆荣成为了邓振声的徒弟。

  

拜师后由庆荣每周都按时到老师家中上课。由于她没有基础,就从最基本的技法开始学起,“排线”、“结构”、“明暗”……这些“外语”渐渐变成了口头语。每天拿着铅笔练习排线,经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几张大白纸上,除了排出的线条,什么都没有。年龄大了,由庆荣画得时间长了眼睛和身体也渐渐感到不适,每当练习完,脖子和手都很酸痛,有时累得连晚饭都不想吃。即便这样,她硬是坚持下来。过了排线关,她就开始画一些简单的东西,水杯、饮料瓶子……这些在想象里随手就能画的东西,一到笔下却怎么也画不好,结构不准,透视不对,画出的东西总是别别扭扭的。一次画老虎,由庆荣将右手大拇指累的水肿了,就在她一度打退堂鼓的时候,她看到了一段故事:一个男孩严重残疾,四肢只剩下一只脚,但男孩没有放弃自己,用一只脚练习绘画,最终考入美术学院。此后,她又重新拿起画笔。为不影响家里事务,每天凌晨四点趁家人还没醒她就起床练习,晚上等家人都睡了,她又继续练两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庆荣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画出的物品结构越来越逼真。经过4年的学习,由庆荣给邓振声当上了“助教”,辅导一些刚进画室的孩子,和老师一起整理、修改学生们的画作,邮寄到参赛单位。2011年,在第十七届世界和平杯青少年书画大赛中她获得了辅导老师奖和优秀园丁奖。

  

现在,她每星期仍坚持去老师家学习,一有机会还拿着画板去外面写生。5岁的外孙女也拿起画笔和由庆荣学习炭画,并在2012年世界和平杯青少年书画大赛上获得金奖。“我觉得,在绘画这条道路上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会有学完的那一天。”由庆荣说。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天津炭精画 天津炭精粉 天津炭画 
08月24日

《海南经济报》:手中神来笔 纸上画人生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海南经济报讯(记者 陈文剑)白纸斜放,铅笔走动,炭粉涂抹,橡皮轻擦。三个多小时后,一张栩栩如生的人头像炭画就呼之欲出。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炭画师傅陈昌利。陈师傅今年40多岁,接触炭画二十余载,他画摊前的孙中山、周恩来人像以及一些现代画惟妙惟肖,每天都嬴得不少过往客商的赞叹。
  
  炭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只需炭粉、铅笔、毛扫、橡皮擦这四种普通工具,就能让任何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现眼前,真实感可与照片媲美。
  
  最重要的是,炭画可以保存一百多年不变色,而一般的照片经历二十几年就斑驳泛黄了。
  
  “在炭画行业鼎盛时期,在全省各地随处都可以看到画师在城镇的一些老街揽活,如海口市的博爱、中山、新华路都有不少画师。在画人物肖像的同时,画师们还画山画水画鸟兽……一时间,炭粉作画百花齐放。但随着摄像器材和数码产品的普及,炭画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炭画画师也越来越少……”炭画师陈昌利提及历史,感慨万千。
  
  陈昌利在从小就喜欢画画,十几岁的时候,看到一些老先生画炭画,觉得很漂亮,就经常跑去看他们画画,他还拜一位老画家为师,专业学习炭画。不久他就入伍当兵了,由于他绘画好,所在部队的黑板报就由他包下来了,在这段时间,他的绘画水平又得到了提高。1989年,他从部队退伍,分配到电影公司工作,主要是在电影院画年海报。那几年,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画自己喜爱的炭画。电影被承包后他索性出来单干,变成了专业炭画师。
  
  现在的数码相机那么方便,谁还会来画这种色彩单调的炭画呢?记者好奇地问陈师傅。陈师傅说,炭画可以长期保存,又显得很肃穆庄严,特别受老人喜爱,不少人在生前都会找一名好的画师,把画像留下来,一些年轻人由于只有祖先破旧的遗照,也会拿来“复原”,然后悬挂在客厅纪念。在清明、重阳等节日,群众都会拿着祖先们陈旧的遗照前来为祖先换“新容”。
  
  陈师傅说,港澳台人士和外国人对中国这种古老的绘画技术更感兴趣,“只要他们路过炭画摊,都会凑过来观赏,或要求现场作画,或购买现成画像。”琼山龙桥镇有一个台湾的老人,几年前为自己留了一张画像后,现在每年回乡探亲,都会把他在台湾上年纪的亲人的照片拿过来给陈师傅画,然后将这些炭画挂在客厅的墙上,现在客厅差不多都挂满了。
  
  陈师傅近来炭画生意越来越差,一个月也就画十几张,画一张炭画收入在120-200元左右,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快照”也要三个多小时,客人要求高一点的要画一二天,所以说画炭画很艰苦,而每月收才一千多元。“有很多机会干别的工作,但就是舍不得放下自己喜欢的炭画。”陈师傅很平淡又无奈地对记者说。
  
  “我也收过一些学徒,但炭画要长时间坐,比较枯燥,后来都不学了。”陈昌利告诉记者。他的愿望是等攒足钱后,开一间画店,除了画炭画,还制作画框和装裱,条件成熟后,他将会开办炭画培训机构,广招学徒,将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海南炭画 
08月24日

中新社:柳州发现“康公有为肖像”炭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中新社(记者 张玲儿)广西柳州市现身一幅粉彩炭画,为康有为肖像,并有徐悲鸿印章,极有可能是国画大师徐悲鸿的真迹。
  
  画主小心翼翼地向记者展示了这幅画。这是一幅粉彩炭画,为康有为肖像,右方题有《康公有为肖像》,落款为“民国五年绘于海上”,并有“徐悲鸿印章”。另外还有“民国三十六年潘伯英收藏印”。整幅画色泽发黄,略有破损,画上康有为神态逼真,特别是脖子上的一颗痣尤为生动。
  
  画主介绍,此画是先祖传下来的。他自称是桂林荔浦人,爷爷曾经营当铺。他还说,这幅画经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看过,但由于廖老身体原因没有表态;后来他又拿给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鉴定,黄让其好好收藏。
  
  据史料记载,徐悲鸿1916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文,得到康有为赏识,视其为艺苑奇才,并收为弟子。康有为经常拿出珍藏的中外名画供徐欣赏、借鉴,还请他为自己、亡妻以及朋友画肖像。从时间和两人的关系上看,这幅《康公有为肖像》有可能是徐悲鸿本人所作。
  
  2001年,《徐悲鸿画展》在桂林展出之际,徐夫人廖静文女士曾经透露,在抗战时期,徐悲鸿有七大箱画遗落广西,后虽然找回,但不排除一部分仍遗留在广西民间的可能。依画主的爷爷曾经经营当铺的说法,有可能得到徐悲鸿的真迹。
  
  记者并非此中行家,无从鉴别此画的真伪。前两天,画主携画去深圳了解市值情况,而后他打电话告诉记者,这幅画“百分之百是真迹”,因为已经有人出惊人的高价要买此画。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柳州炭精画 炭精画像柳州 徐悲鸿炭画 康有为肖像 
08月24日

左立芳


分类:艺人汇 | 超过 人围观

左立芳,女,1967年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民间炭精画师。从小时候就学习画画,在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函授培训一年,走访上海众多炭精画像艺人并探索其艺术的内涵。曾于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上开设画像部。默默地专研炭画的艺术,默默地奉献社会。淮阴日报、淮阴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曾多次报道。在1997年在国际“洋河杯”书画大赛中获三等奖。多年来,一直从事炭画工作。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左立芳 淮安炭精画 中国炭画 
08月24日

《今日临安》:一个画了几万张面孔的画像师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今日临安讯(记者 王蓓蓓)在新天地购物广场一隅,有个毫不起眼的“微型画室”,小得只容得下一张桌子和一个人。而画室外面挂着的几幅炭精画像,画中的人逼真堪比照片,常常引来过往路人的注目,并且让人不由得啧啧称奇。在数码照片广泛流行的今天,这个纯手绘画室的生意却依然能够保证画像师每月好几千元的收入。这种炭精画,到底依何生存?这位已近古稀之年的画像师,是什么吸引顾客为求一画从各地赶来临安?
  
  “赵师傅,我的画可以拿了吗?”“这几天画比较多,你那幅我晚上再加工一下,明天过来拿吧。”一位打扮时髦的女士看了下已完成百分之八九十的画像,说了句“真像”便心满意足地走了。画像师赵季良“打发”走这位顾客后,对记者说:“她拿来的那张照片已经很旧了,人影都模糊了,我所做的就是将照片上的人像画下来,相当于还原和放大照片。”这样的画,老赵每个月要绘制几十幅。“我画了几十年的画了。”已近古稀之年的他打开了话匣子,慢慢地说出了他的故事。
  
  3分钟速写后“一举成名”
  
  老赵祖籍嵊州,受母亲影响,从小喜爱画画。中国画、油画、水墨画、肖像画,几乎都是自学成才。24岁开始专门从事画像职业。那个时候,他总是背个画架,游走于杭嘉湖各个风景区,写生风景,然后就在附近村落给人画像谋生计。
  
  1971年,他第一次来到临安,在玲珑山一带写生,原生态的秀美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4年,他从嵊州到余杭一路走走停停,并再一次来到临安,当时经过白水涧村,在村中心的空地上,他看到几个村民在一块儿聊天,他也坐下来,拿起画笔,3分钟时间就给其中一个村民画了幅速写。画完后几个村民围过来一看,不禁对他竖起大拇指:“您画得太像了!”然后几个人前拥后推地把他请到了那个刚当了“模特”的村民的家里,还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村民们闻讯而来,排队求画。这一天,他总共画了17幅肖像画。就这样,老赵“一举成名”。
  
  自那以后,“成名”后的老赵开始在临安长期定居,在横畈、高虹一带摆画摊。因为画得像,人又幽默,老赵很受礼见,每次被村民请到家里作画都是杀鸡杀羊好菜招待。一天,有家种子公司找上门来,请他为公司的产品作画。他当时就将油画与中国画风格相结合,在几米长的画布上绘作各类蔬菜的形象,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幅当时的巨型画被悬挂在村里的白墙上,成了早期的“广告牌”。而后周边地区的很多种子公司,甚至连河南、山东的一些种子公司也特地赶来临安上门求画。
  
  1993年,老赵开始定居锦城。一天,有人来找老赵,却并非要老赵为他自己作画,而是神神秘秘地让老赵画他的一个家人。看不见人怎么画?这位顾客只能略微口述家人的外貌特征,老赵通过“推理”,几经修改,才完成了这项任务。老赵后来才知道,他所画的是一名走丢的残障者,因没有照片,他的家人才特地在老赵这里求得一幅肖像画制作成了寻人启事。
  
  炭精画三大优势占市场
  
  说起老赵的画像生意,很多人觉得“想不通”。如今是电脑时代,翻拍、扫描、电脑制作成为时尚,数码照相产品日新月异,照相馆、影楼比比皆是,这种纯手绘、费时费力的炭精画怎么还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老赵说“想不通”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炭精画。炭精绘画艺术是一门能真实反映作品对象的独特艺术,一种特殊的民间绘画形式。由于炭精画富有立体感,易于保存,而且可以达到和照片相媲美的效果,因此在照相技术普及之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许多地方都以炭精画取代照片作为遗像使用。而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是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这些特点又是其它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
  
  据老赵介绍,炭精画之所以能跟照片“抢饭碗”,具体有三个显著优势。第一,照片会与光、氧气等产生化学作用,时间一长便会褪色泛黄,而炭精画使用的炭精原料具有不易褪色、永久保存的特性;第二,通过电脑扫描、修复等方式并不能做到完美翻新旧照片,而哪怕旧照片破损严重,炭精画也能够制造出比原照片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的影像效果;第三,小照片、微照片通过电脑软件放大再打印出来图像会失真,视界会模糊,而哪怕是从旧集体照中圈出来的芝麻大的头像,炭精画也能通过“推理”和“塑造”来放大并保持清晰度。“并且,炭精画和照片的表达方式其实不一样,所以炭精画暂时还不会退出舞台。”
  
  然而放眼整个市场,曾经的同行大部分还是走上了改行的道路。老赵坦言,前几年数码照片铺天盖地流行起来的时候,炭精画行业确实萧条过,最近两年又开始复苏。“一个新生事物,总会经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高潮,然后又适度回落的阶段;一个旧事物,也有可能在社会发展速度冲击下跌到谷底,却又因其某种不可替代性而缓慢回升。这都是正常现象。”老赵说,“另外,炭精画能否生存,与画像师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画像师们不精于此道,永远只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喜欢和需要炭精画的人会越来越少。其实炭精画本身是门民间艺术,应该一直传承下去。”
  
  没有人或照片参考也能画
  
  定居临安以后,老赵一直以画肖像画为主,而前期的肖像画主要是写生类。有顾客间隔20年遇到他,仍然会对他说:“您20年前给我画的画像,我一直都保存着,比照片还要真实、耐看。”有顾客从念小学一直到工作、退休,每个人生重要阶段都要请他为其作画。还有顾客对老赵“不满”和“抱怨”:“眼睛画得实在是太活了,自己看着都有点怕。”
  
  老赵说,写生炭精画有点类似于素描,很多人总以为这种写生就是要顾客像模特一样保持一个姿势纹丝不动,其实不是。老赵最怕的就是死板的模特,作画的时候,他会鼓励对方尽量随意、轻松地看报、喝茶,甚至聊天。“这是为了抓取神态,只有这样才能画得像而且生动。”
  
  如果不对着人或照片画,还能画得像吗?老赵能“推理”和“塑造”。所谓塑造,就是根据顾客口述对象面貌特征来进行“推理”,然后完成一个见不到面又没有照片供参考,或者照片辨识不清的人物的肖像。10年前,一位上海顾客慕名而来,想请老赵为其过世的父亲画张画像。其父生前没有任何照片,他就想以画像代替照片以作纪念。老赵先确定了这位“隐形顾客”的脸型和五官大致特征,实施第一轮塑造,然后让其众多亲戚在第一轮塑造好的草稿上画出不像之处,并提意见,再实施第二轮塑造。最后经过几轮的塑造和修改,画像终于定稿,这位上海顾客以及他的老母亲,连连夸像,激动得不停抹眼泪。
  
  当然,这是老赵所有“业务”里面最难的一种,这样的能耐也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加上细心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你才能通过‘蛛丝马迹’来‘塑造’人物肖像。”老赵一边用炭笔在纸上描画,一边给记者“授课”,“人的面貌特征其实也是有规律的,虽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但却是画画的一个技巧。肖像画追求形神兼备,重视对传达人物神情的五官刻画。像小孩的五官是比较紧凑的,老人最能体现老的就是人中比年轻人要长。而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原因,不同地方的人的长相也不一样,长相特征的明显区别可以说就是我们塑造的前提。作为一个画匠,这些是必须要了解的。”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临安炭画 
08月23日

《南充日报》:南充群众热捧七旬农民个人画展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充日报讯(记者 母丹)45岁时,他迷上了炭精画,从此潜心钻研;1993年到2009年,他“南征北战”,到100多所院校义务讲学。年届七旬,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举办了个人画展;他,就是“农民画家”林肇泽。
  
  “大家快来看,这些画画得好好看哟。”“这是都京坝村的林肇泽画的。”“了不起,一个农民办画展。”7月28日,被称作“农民画家”的林肇泽在高坪区都京镇六和集团操场上,举办了个人画展,吸引了不少群众观赏。
  
  林肇泽现年73岁,高坪区都京镇都京坝村人。45岁自学绘画,短短几年时间,其炭精画在国内外走红,他还自费到100余所院校义务讲学。
  
  1985年,已经45岁的林肇泽接触到了炭精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潜心研究,把素描法则与炭精画的表现手法有机结合,使自己的作品摆脱了传统“工匠画”的路子。
  
  学画不到一年,林肇泽开始为顾客画像。因其作品风格独特,他经常受邀参加一些大型画展。1989年国庆节,林肇泽带着作品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个体劳动者“光彩杯”书画摄影展,获得省级三等奖。2005年12月,林肇泽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大展,获得特别纪念奖,主办方授予他“世界和平文化使者”荣誉称号。2010年,他的炭精画入选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993年至2009年,林肇泽带着妻儿“南征北战”,自费巡回讲学。先后到100多所院校讲学。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南充炭精画 南充炭精画像 
08月22日

新华网:即将消失的画技——炭精作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新华网讯(记者 赵启瑞)家住淮安市区的于宪龙先生,今年77岁,虽然年逾古稀,但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于宪龙1958年完小毕业,后去南京学艺,学成后回到淮阴,便以画炭精人物画为生,含辛茹苦笔耕不辍。迄今为止,于宪龙画过的人像逾18000张。炭精画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又名炭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小分支,它源于国画,又区别于国画。炭精画有较强的立体感、丰富的色调层次和细腻逼真的表现效果,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不变形、易保存、不褪色。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于宪龙如今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做一些受损严重、数码扫描无法复原的老照片业务,重复着他早已习惯并清淡的画像人生,不折不挠地坚守着。他说:“我没有其他爱好,只要一天有事做,就说明我还有用,要尽力为别人挽留一些记忆。”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技法 中华炭精画 

 

炭精画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