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培训教材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资讯台 - 《今日临安》:一个画了几万张面孔的画像师
08月24日

《今日临安》:一个画了几万张面孔的画像师

发布者 : admin | 分类 :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 已有 0 人留下了看法


  
  今日临安讯(记者 王蓓蓓)在新天地购物广场一隅,有个毫不起眼的“微型画室”,小得只容得下一张桌子和一个人。而画室外面挂着的几幅炭精画像,画中的人逼真堪比照片,常常引来过往路人的注目,并且让人不由得啧啧称奇。在数码照片广泛流行的今天,这个纯手绘画室的生意却依然能够保证画像师每月好几千元的收入。这种炭精画,到底依何生存?这位已近古稀之年的画像师,是什么吸引顾客为求一画从各地赶来临安?
  
  “赵师傅,我的画可以拿了吗?”“这几天画比较多,你那幅我晚上再加工一下,明天过来拿吧。”一位打扮时髦的女士看了下已完成百分之八九十的画像,说了句“真像”便心满意足地走了。画像师赵季良“打发”走这位顾客后,对记者说:“她拿来的那张照片已经很旧了,人影都模糊了,我所做的就是将照片上的人像画下来,相当于还原和放大照片。”这样的画,老赵每个月要绘制几十幅。“我画了几十年的画了。”已近古稀之年的他打开了话匣子,慢慢地说出了他的故事。
  
  3分钟速写后“一举成名”
  
  老赵祖籍嵊州,受母亲影响,从小喜爱画画。中国画、油画、水墨画、肖像画,几乎都是自学成才。24岁开始专门从事画像职业。那个时候,他总是背个画架,游走于杭嘉湖各个风景区,写生风景,然后就在附近村落给人画像谋生计。
  
  1971年,他第一次来到临安,在玲珑山一带写生,原生态的秀美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4年,他从嵊州到余杭一路走走停停,并再一次来到临安,当时经过白水涧村,在村中心的空地上,他看到几个村民在一块儿聊天,他也坐下来,拿起画笔,3分钟时间就给其中一个村民画了幅速写。画完后几个村民围过来一看,不禁对他竖起大拇指:“您画得太像了!”然后几个人前拥后推地把他请到了那个刚当了“模特”的村民的家里,还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村民们闻讯而来,排队求画。这一天,他总共画了17幅肖像画。就这样,老赵“一举成名”。
  
  自那以后,“成名”后的老赵开始在临安长期定居,在横畈、高虹一带摆画摊。因为画得像,人又幽默,老赵很受礼见,每次被村民请到家里作画都是杀鸡杀羊好菜招待。一天,有家种子公司找上门来,请他为公司的产品作画。他当时就将油画与中国画风格相结合,在几米长的画布上绘作各类蔬菜的形象,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幅当时的巨型画被悬挂在村里的白墙上,成了早期的“广告牌”。而后周边地区的很多种子公司,甚至连河南、山东的一些种子公司也特地赶来临安上门求画。
  
  1993年,老赵开始定居锦城。一天,有人来找老赵,却并非要老赵为他自己作画,而是神神秘秘地让老赵画他的一个家人。看不见人怎么画?这位顾客只能略微口述家人的外貌特征,老赵通过“推理”,几经修改,才完成了这项任务。老赵后来才知道,他所画的是一名走丢的残障者,因没有照片,他的家人才特地在老赵这里求得一幅肖像画制作成了寻人启事。
  
  炭精画三大优势占市场
  
  说起老赵的画像生意,很多人觉得“想不通”。如今是电脑时代,翻拍、扫描、电脑制作成为时尚,数码照相产品日新月异,照相馆、影楼比比皆是,这种纯手绘、费时费力的炭精画怎么还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老赵说“想不通”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炭精画。炭精绘画艺术是一门能真实反映作品对象的独特艺术,一种特殊的民间绘画形式。由于炭精画富有立体感,易于保存,而且可以达到和照片相媲美的效果,因此在照相技术普及之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许多地方都以炭精画取代照片作为遗像使用。而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是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这些特点又是其它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
  
  据老赵介绍,炭精画之所以能跟照片“抢饭碗”,具体有三个显著优势。第一,照片会与光、氧气等产生化学作用,时间一长便会褪色泛黄,而炭精画使用的炭精原料具有不易褪色、永久保存的特性;第二,通过电脑扫描、修复等方式并不能做到完美翻新旧照片,而哪怕旧照片破损严重,炭精画也能够制造出比原照片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的影像效果;第三,小照片、微照片通过电脑软件放大再打印出来图像会失真,视界会模糊,而哪怕是从旧集体照中圈出来的芝麻大的头像,炭精画也能通过“推理”和“塑造”来放大并保持清晰度。“并且,炭精画和照片的表达方式其实不一样,所以炭精画暂时还不会退出舞台。”
  
  然而放眼整个市场,曾经的同行大部分还是走上了改行的道路。老赵坦言,前几年数码照片铺天盖地流行起来的时候,炭精画行业确实萧条过,最近两年又开始复苏。“一个新生事物,总会经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高潮,然后又适度回落的阶段;一个旧事物,也有可能在社会发展速度冲击下跌到谷底,却又因其某种不可替代性而缓慢回升。这都是正常现象。”老赵说,“另外,炭精画能否生存,与画像师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画像师们不精于此道,永远只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喜欢和需要炭精画的人会越来越少。其实炭精画本身是门民间艺术,应该一直传承下去。”
  
  没有人或照片参考也能画
  
  定居临安以后,老赵一直以画肖像画为主,而前期的肖像画主要是写生类。有顾客间隔20年遇到他,仍然会对他说:“您20年前给我画的画像,我一直都保存着,比照片还要真实、耐看。”有顾客从念小学一直到工作、退休,每个人生重要阶段都要请他为其作画。还有顾客对老赵“不满”和“抱怨”:“眼睛画得实在是太活了,自己看着都有点怕。”
  
  老赵说,写生炭精画有点类似于素描,很多人总以为这种写生就是要顾客像模特一样保持一个姿势纹丝不动,其实不是。老赵最怕的就是死板的模特,作画的时候,他会鼓励对方尽量随意、轻松地看报、喝茶,甚至聊天。“这是为了抓取神态,只有这样才能画得像而且生动。”
  
  如果不对着人或照片画,还能画得像吗?老赵能“推理”和“塑造”。所谓塑造,就是根据顾客口述对象面貌特征来进行“推理”,然后完成一个见不到面又没有照片供参考,或者照片辨识不清的人物的肖像。10年前,一位上海顾客慕名而来,想请老赵为其过世的父亲画张画像。其父生前没有任何照片,他就想以画像代替照片以作纪念。老赵先确定了这位“隐形顾客”的脸型和五官大致特征,实施第一轮塑造,然后让其众多亲戚在第一轮塑造好的草稿上画出不像之处,并提意见,再实施第二轮塑造。最后经过几轮的塑造和修改,画像终于定稿,这位上海顾客以及他的老母亲,连连夸像,激动得不停抹眼泪。
  
  当然,这是老赵所有“业务”里面最难的一种,这样的能耐也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加上细心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你才能通过‘蛛丝马迹’来‘塑造’人物肖像。”老赵一边用炭笔在纸上描画,一边给记者“授课”,“人的面貌特征其实也是有规律的,虽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但却是画画的一个技巧。肖像画追求形神兼备,重视对传达人物神情的五官刻画。像小孩的五官是比较紧凑的,老人最能体现老的就是人中比年轻人要长。而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原因,不同地方的人的长相也不一样,长相特征的明显区别可以说就是我们塑造的前提。作为一个画匠,这些是必须要了解的。”
  

承接中国炭精画作品制作 >>请加QQ:791541679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必填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炭致广大,精微传神,画美人生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