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乐山知名画家毛明祥先生炭精画《郭沫若肖像》捐赠仪式在郭沫若纪念馆举行。区政协主席黄大敏出席活动。
捐赠仪式上,毛明祥先生的两位女儿代表老人,将生前所作的炭精画《郭沫若肖像》无偿捐赠给郭沫若纪念馆永久收藏。
喜得《画像研究》,《画像研究》为书画家王漱石编述,由“满洲国东方美术社”出版发行于“康德九年九月一日”,康德九年即公元一九四二年,《画像研究》系该社函授部教材,其内刊有函授部简章。据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书画家王漱石拜师齐白石先生。公开出版有《书法初步》《齐白石画派基础技法》《报头图案》《中国历史地图》《悯农诗画》《唐诗漫画》《神州墨海》《中国建设图》《联语新编》《古今名人诗书集粹》等百余种。
提起“月份牌”,或许上了些年纪的人都会记忆犹新:“老刀牌香烟”、“老人头刮胡刀”、“双妹牌花露水”、“飞鹰牌炼乳”、“仁丹广告”……一张张“月份牌”仿佛带我们走进了20世纪初的时光隧道。让我们透过“月份牌”那微微发黄的纸片,动人妩媚的微笑,去感受、去领悟已然逝去的岁月,重温昔日的旧梦……
“月份牌”的兴起与衰落
据考证,“月份牌”诞生于清道光年间。当时,中国门户洞开,洋商洋货开始涌入中国最大的商埠上海。起初,洋商为招徕顾客,用西方广告画推销商品,却因画法和画意不为国人所接受而反响寥寥。洋商便入乡随俗,改用中国传统年画制版,雇佣中国画家作画,并配上月历和商品广告,随商品发放给顾客。因月历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故而受到广泛欢迎。清光绪22年(1896年),上海鸿福来吕宋彩票行随彩票赠送的《中西月份牌沪景开彩图》,曾被认为是国内现存最早正式标明“月份牌”的实物,但有新资料证明,清光绪9年(1883年)由上海《申报》馆印送的《中西月份牌二十四孝图》,才是现存所见最早的“月份牌”(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之后,一些附有年月历法的画幅,便袭用了“月份牌”的称谓。“月份牌”诞生初期,多为洋商行所采用,为同洋商行展开竞争,中国民族资本家也逐渐接受了这一形式。当时,香烟广告在“月份牌”中占到60%,其中英美、南洋兄弟和华成3家烟草公司印发量最大,其次是保险行业。这种形式新颖的“月份牌”一经诞生,便以雅俗共赏的格调赢得人们的喜爱,不仅风靡上海滩,还迅速流传到国内其它大城市、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南洋、印度、南美等华侨聚集地。
穿着富有海派风情的旗袍,欣赏一张张“上海特色出版物”月份牌,再打卡银嗓子姚莉经典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的发源地,品一杯下午茶……昨天是全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玫瑰爱‘宁’”月份牌年画非遗共享体验活动举行,串联虹桥当代艺术馆、扬子饭店两地,让市民体验了一把海派非遗的独特魅力。
林栋甫的配音、话剧表演,尤其是电视节目里端着酒杯夜间清谈的形象,是上海人熟悉的荧屏记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侃侃而谈的上海克勒拿起了画笔,年复一年地描绘起爵士乐巨擘的肖像。
昨天起,《四月的巴黎》林栋甫爵士肖像画展在中山北一路1号三层Bund One Art Museum拉开了序幕,和《莫奈和印象派大师展》同楼举办。这也是2021年“中法文化之春” 的特别活动之一,由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特别支持。
曾国藩(1811 1872)是晚清时期颇具影响的政治家和文人。他,字涤生,号伯涵,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 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著有《曾文正公全集》。关于他的政绩及其在学术、文学上的成就,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但对于颇具收藏与观赏价值的曾国藩肖像画,则较少有人关注。
曾经有这样一张照片,占领了日本政府、使馆、军队,学校,成为全日本民众参拜供奉的对象。甚至有小学校长,因为没有保护好这张照片,选择自杀谢罪。这张魔力巨大的照片,就是上图这张日本明治天皇的肖像照。简单的一张照片,反映的不仅是人们对天皇的崇拜,还有更深层的国家政策,值得我们探讨。
一、“御真影”的起源
“炭精画:以炭代笔,勾勒作画,俗称‘炭画’‘炭像’。”高坪炭精画技艺传承人龙莺鑫介绍,炭精画永不褪色,在过去照相尚未普及的时代,炭精画十分盛行。
伟人肖像、花草风景、历史人物……一幅幅精美的绘画作品,不用彩色颜料也能将细节勾勒的细腻动人,惟妙惟肖。近日,44岁的咸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倩用她手中的画笔,32年间创作已出100余幅“炭精画”。
12岁拜流浪画家为师,与炭精画结缘
12月5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了王倩的工作室,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炭精画就是王倩的作品,人物、花鸟、山水……视觉细腻、柔和,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永不褪色。一个木质画架,一盒炭精粉,一个放大镜,一堆画笔,再加上一张素描纸,这就是她画画用到的全部工具。
炭精画又名炭画,是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擦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的一种特殊民间绘画形式,炭精画富有立体感,易于保存。不过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少能看到炭精画。襄垣县下良村六十五岁的李俊先,醉心于此,多年来依旧是炭精画的坚守者。
长治人李俊先出生在一个文化之家,小时候,父亲经常为村里人书写对联、写信、写牌匾等。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李俊先耳濡目染,渐渐喜欢上了书法、绘画,特别是对炭精画钟爱有加。
“大家看我的运笔,这个地方得一点一点地涂……”10月21日,在沈阳市铁西区一间不大的房间内,蒋永华正在向学员直播讲解炭精画绘画技巧。
蒋永华今年64岁,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炭精绘画技艺”传承人。炭精画作为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具有“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大特点。而这门精巧的绘画技艺在蒋家已传承了三代。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炭致广大,
精微传神!
画美人生,
像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Powered By www.tanjinghua.com ,Theme By 中国炭精画世界 Please respect the author to keep this link。
www.tanjinghua.com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资讯爆料QQ:791541679 | 关于我们 | 内容说明 | 作者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