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admin
01月25日

新浪网:齐白石作品运用“擦炭” 多数画作价位在五六百万元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新浪网(记者 管菁)日前,记者在辽宁博物馆有幸拜读齐白石先生作品《黎夫人像》。
  
  “这幅画是齐白石28岁为恩师胡沁园妹妹画的肖像画,采用的是典型的民间肖像画技法,面部运用擦炭画,非常传神、逼真,颇具观赏性。”馆长马宝杰介绍。
  
  馆长马宝杰先生长期从事古画拍卖鉴定,他告诉记者,白石老人作品受存世量等因素影响,除少量作品外,多数画作价位在五六百万元。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齐白石作品擦炭 
01月25日

《南国都市报》:寻找那些隐藏在巷陌的小玩意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国都市报(记者 鲁橹)“十一”该去哪?海口的解放西路、海秀东路似乎人太多了,让人失去了购物和赏玩的乐趣,单纯的轧马路也让太无趣了……那就趁着这难得的假期,到海口的一些老街上,换一种心情,带上相机,用另一种角度去欣赏我们熟悉的老海口,一同寻找那藏在巷陌的小玩意吧。
  
  解放东路感受闲适
  
  解放西路实在有些嘈杂,人山人海,逛街反让人有些烦躁。而与之一条马路之隔的解放东路,相比之下要安静许多,踏着夕阳的余光走在马路上,也觉得一下子闲适起来。老街之旅就从这里开始了……
  
  从解放西路刚走到解放东路上,一个已经生锈的发黄发黑的不明物体杵在人行道上,看上去有些像缩小版的邮筒,它老的跟和老街相得益彰。仔细看看,不免有些啼笑皆非,上面写着“果皮箱”几个字,来往的人总会好奇多看它几眼。果皮箱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独独留在街边,提醒人们这条街的历史。
  
  金鱼店里对话金鱼
  
  顺着解放东路一直走下去,就能见到几家金鱼店,这儿大鱼小鱼各色花纹的鱼都有,便宜的有1块钱一条带花纹的鱼,贵的也有成百上千的。金鱼店里各种配套设施也都俱全,小到3块钱一个鱼缸,大到几百元能换气的鱼缸也有。
  
  即使是不买鱼,在这充满鱼缸的世界里,和小鱼对视一会,和有些傻气的鱼儿进行眼神交流,单纯而静默,也会让人不由地开心起来。
  
  老街上慢慢回味老爸茶
  
  在老街走累了,不妨到解放东路上的和平电影院去,楼上有一家老海口都知道的老爸茶点,一杯冰红茶只要3。5元,还能续水加冰,要是觉得有些饿,面包点心也都齐全。对于年轻人来说,吹着电风扇,光着膀子聊尽天下事的老爸茶似乎已经被遗忘了,趁着假期,去做做,去感受,老海口人的娱乐生活方式。
  
  说起喝的,除了老爸茶,在东门市场外的凉粉也是年代已久。东门市场对面的古玩一条街牌子下,总有几个阿姨推着小推车卖柠檬茶和凉粉这样的饮品。来上1杯,只要1元,用红糖水冲的凉粉,可比现在的奶茶要好得多,味道简单而让人怀念。
  
  画幅炭画追忆黑白光影
  
  在博爱北路的一个路口处,有一间1平米大小的铺面,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用炭做成的画。一位中年男子坐在铺面门前,用炭笔和橡皮一笔一笔的精雕细琢着自己的作品。画笔下是位笑起来很腼腆的外国女子,笔轻轻勾勒出轮廓,呈现出黑白分明的光影。而他的身旁,则有一条老狗四仰八叉地睡觉,时光好像就在这里停滞了。
  
  当记者问起价钱,中年男子懒懒地说:“100元一幅。”然后继续埋头作画。随后他又喃喃地说:“喜欢这样的画,大可以去复印店复印,只要1块钱就够了,现在一般人不再画这个了。”但男子似乎又不想看轻自己的活计,向记者说起炭画的优点,一幅画几十年甚至百年都不会变色、褪色,尤其适合海南潮湿的天气。
  
  炭画,对年轻人来说有些陌生了,不过一些老海口仍会来这里,要求画上一幅,给自己留下一个念想。
  
  扯一块花布换一种心情
  
  老海口都知道,要买窗帘就去博爱北路上转悠,那里的窗帘布应有尽有,梦幻、华丽、清纯……各种风格想要什么都有。趁着假期,不妨扯上一块自己喜爱的窗帘布,给家里换一种色调,换一种风格,心情跟着就好起来了。
  
  还能在棉布店里,挑上一块自己喜欢的花布,做一条棉布长裙,搭配上简单的T恤,重温自己的学生时代。布料的价格不一,窗帘布要稍贵些,30元-60元的都有,还有一些贵的上百元。而棉布则相对便宜,15块钱的棉布手感已经很好。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南国都市小玩意 炭精画像100元 
01月25日

阳光巢:炭画伟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阳光巢(记者 叶红)“虽然电脑画像又快又好,但还是有很多人向我求画,毛主席的炭画像我已记不清画过多少幅了。”昨日,南靖县山城镇73岁的陈木生老先生指着墙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
  
  陈老退休前是南靖县龙山中心卫生院的主管药师,年少时就对书法、国画有着浓厚兴趣,炭画是他21岁开始自学的。创作炭画一直是他的业余爱好,以前找他作画的大多是为老人画遗像,现在,他的作品更多是被喜欢炭画的人收藏。炭画作画工具非常简单,几支用细线捆扎毛笔尖成粗细不一的画笔,一把30多年前购买的放大尺,还有九宫格、炭粉和图画纸,一幅幅逼真传神的人物就是用这些简单画具勾勒出来的。
  
  陈老是南靖老年大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比较专业的书法、国画知识,课余时间坚持创作让他钟爱一生的炭画。在他居室里,中外伟人的炭画像备受来访者关注,有列宁、斯大林、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其中毛主席和孙中山炭画像分别是他在1953年和1958年创作的,虽然历经半个世纪的岁月,但色彩依旧非常鲜亮。陈老告诉笔者,他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喜欢的中外名人、伟人都画下来。但也有让陈老遗憾的,他曾有意将其画艺授以一侄孙,但精通电脑的侄孙告诉他,只要5分钟就能把他要的画完成。现在作炭画的人已经很少了,他很希望能将这一画艺传承下去。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阳光巢炭画 
01月19日

《九江日报》:河南怪才闫玉华浔城献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九江日报(记者 吴业园 实习生 王亚
  
  倒立写字作画,大家可能不觉得奇怪;但是,倒立还头顶着一个钢锥作画写字,这种绝活肯定能让你惊叹不已。昨日,河南怪才闫玉华前来九江东林寺修禅,记者有幸目睹了这位国内怪才的风采——他目前已经创造了《人体倒立在钢锥上5分钟画一幅国画》、《人体倒立在钢锥上10秒钟喝500克水》、《人体倒立在钢锥上反手1分钟写10个汉字》的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出身书画世家
  
  闫玉华,笔名艺禅、妙华居士等,河南焦作人,今年42岁,出身书画世家。全家人都从事书画这一行,年已七旬的父亲擅长画“闫氏虎”。闫玉华打小就深受父亲的熏陶,学到了基本的书画功底。之后,他到西安美院学习,曾得到韩美林、廖静文、王成喜等诸多艺术大师的教诲。
  
  闫玉华从艺多年,他将中国画的线条和西洋画的块画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闫玉华尤擅画梅花和人物,如今,他的作品获得过“中国艺术人才书画大赛”一等奖,“中国文明杯书画展”金奖等国内外书画大奖多次。入编《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亚洲艺坛名流》、《当代书画名家名作精品博览》等40余部辞典。在北京、广州、西安、郑州等地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在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参展,画作被众多艺术机构、企业和个人收藏。出版有《闫玉华画集》、《国画人物技法》、《怎样画炭粉画》。
  
  将武术融入书画
  
  昨日,记者在九江东林寺见到了河南怪才闫玉华。他告诉记者,从小习武至今,他曾代表焦作市和河南省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得1985年河南省“武术对抗赛56公斤级冠军”,1986年河南省“太极推手56公斤级冠军”,1986年全国武术比赛“吴式太极拳亚军”等。
  
  书画的底蕴加上深厚的武术功底,每当放下画笔时,闫玉华老是琢磨如何将传统武术与绘画技法结合在一起,这样既锻炼身体又能从中体会到书画的乐趣。
  
  闫玉华称,为练成“人体倒立钢锥书画”绝艺,他练习倒立已经20多年了,每天都要倒立一个小时。起初他只是尝试着在倒立时读书、看报,后来才开始练习倒立时写字、绘画。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终于练成了“人体倒立钢锥书画”。
  
  倒立书画不简单
  
  据闫玉华介绍,2009年9月11日,他在澳门一艘邮轮上参加了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当时参加挑战的共有十几人,只有包括闫玉华在内的3人挑战成功。目前,他的“人体倒立钢锥书画”绝活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河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几十家电视台和欧美等国家展示过。
  
  说到这,闫玉华露出自豪的笑容。他说,2008年4月,韩国MBC电视台慕名来他家观看他的表演。当时在拍摄现场,只见闫玉华头顶接触面只有5分钱硬币大小钢锥,双腿倒悬,旁若无人,经过10分钟左右的泼墨挥洒,一幅活灵活现的“丰年”图就展现在大家面前。人体倒立已经很不容易,头顶钢锥倒立作画就更不简单。
  
  见记者不相信,闫玉华当即现场表演。由于没有道具,记者从卫生间找来拖把,两个人当支架,闫玉华利索地倒立起来,拿起笔书写起一个“福”字。虽没有头顶钢锥,但他的倒立书画确实让记者一行惊叹不已。
  
  闫玉华说,人体倒立书画的基本要求是:人体以头顶百会穴为支撑点倒立在细小的钢锥上面,将脚后跟或者小腿靠在墙上写字作画。其间,双手不能着地,不能用手或者借助外来帮助保持身体平衡,这样活动范围和灵活性都受到了限制。在这种困境中,保持身体的平衡,用反手作出倒立者看到的是反方向的书画。
  
  闫玉华现在可以将身体倒立在可以旋转的钢锥上单手或者左右手交替或者双手同时写出画出各种画面。并且可以将身体倒立在可以旋转的钢锥上唱歌,喝水,吹乐器等。
  
  记者了解到,他目前已经创造了《人体倒立在钢锥上5分钟画一幅国画》、《人体倒立在钢锥上10秒钟喝500克水》、《人体倒立在钢锥上反手1分钟写10个汉字》的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九江怪才闫玉华 
01月19日

《广州日报》:简陋画室撑起西关风俗文化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广州日报(记者 黄文生 黄锦成)广州市长寿路与文昌路交界,一栋栋高楼下面,是一间只有1平方米的简陋小画室。每天,画室里坐着一位小伙子,聚精会神地作画。
  
  这位小伙子8年前两手空空来到广州创业,从此一头钻进了体现西关文化风俗的炭粉画上,不但延续了这一西关文化特色,而且成功创新画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彩色炭粉画,如今,他在西关已经拥有了3家炭粉画室。
  
  小李虽然是四川人,但对于炭粉画却有深刻的认识。炭粉画是属于民间传统的文化,用一支笔,粘上炭粉作画,画出来的人像画十分细腻、逼真,一般的炭粉画可以保留100年以上。
  
  客源从来没有减少过
  
  炭粉画在西关最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深厚的西关文化,深受西关人的欢迎,老人家到了60岁以后都要画一幅画以作留念,近年来,有不少年轻人、外国人亦前来要求画画,虽然许多居住了几十年的西关人迁走了,但来画画的客源从来没有减少过。
  
  小李感叹地说,过去,炭粉画室在西关少说亦有几十家,单是一条长寿路,两旁就有10多家画室,但随着拆迁,铺租等原因,目前剩下的不多了,在长寿路只留下两间炭粉画室。擅长画炭粉画、亲自提笔的西关人亦剩下不多了,现在大多都在60岁至80岁以上,继承了这一特色的年青人亦为数不多。
  
  认识炭粉画纯属偶然
  
  小李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入行的经过。他在家乡从来没有接触过炭粉画,来广州创业后,他在宝华路摆过3年地摊,为人作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名西关姓张的老画家,于是开始钻研炭粉画的创作艺术。
  
  炭粉画要求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结合,最注重人物的临摹状态,因此要求画家有深厚艺术基础。他在张伯的教导下,一笔笔地把炭粉粘到画纸上,最后画出一幅幅或活泼、或端正的炭粉画。
  
  由于有一定的国画艺术基础,再加上几年努力,小李不但继承了这一民间传统艺术,而且加以创新,画出来的画作让从未见过炭粉画的外国人啧啧称奇。
  
  目前小李已突破了西关保留了几百年的黑白炭粉画,自己研制出彩色炭粉画、在陶瓷上制作炭粉画,继承了西关这一传统民间艺术。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广州画室 西关风俗文化 
01月19日

河北电视台:碳粉画儿画出好生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河北电视台讯(记者 屈亚娜
  
  在衡水市枣强县有位老乡名叫屈广宏,他有个拿手绝活——炭粉画。屈大爷对记者说,以前的炭粉画是用木炭来绘画,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炭粉画的原料已经变成了经过特殊加工的粉末颜料。
  
  屈广宏大爷说:“画这画有困难,困难是色调难掌握,画国画,色重,色轻在笔头上就能看出来,但是这画轻与重都是黑的,因为自己得掌握的住,这炭粉画上了就别想把它涂了,因为颜色吃到纸里去了。”
  
  在美术界由于从事炭粉画的人很少,屈大爷的作品一拿到北京市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屈大爷接着告诉记者:“我这画到北京店里都去过,都说你这画画的不错,还有一些老外说,这画不是画的啊。从生活上从经济效益上也帮了我不少忙。”
  
  如今,屈大爷已经和北京一家画廊签订了销售合同,作品非常俏销,他也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真是炭粉画儿俏市场,画出幸福好生活呀!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河北电视台 碳粉画 
01月14日

《中国炭精画作品99搜成集》(精装本)限量发行


分类:画材行 | 超过 人围观

请输入中国炭精画艺术高级函授计划内部密码查看内容及评论. 成功输入密码后, 可以直接点击查看内容, 直到关闭浏览器。进入全站学习仅需年费3000元!天天学习!马上咨询0717-6911566!
此内容需要中国炭精画艺术高级函授计划内部密码!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中国炭精画作品99搜成集》 炭精画精装本 炭精画册 名家精品 
01月13日

中国炭精画世界(驻地)俱乐部主任是怎么回事?


分类:问学堂 | 超过 人围观

  天下炭友是一家!中国炭精画世界官方QQ群(腾讯QQ群号:330233164)欢迎您回家!欢迎热爱炭精画艺术的朋友踊跃加入!各地炭精画从业经营者(包括收藏家)也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中国炭精画世界(驻地)俱乐部”QQ交流群(群名统一简称:炭精画xx俱乐部)!中国炭精画世界工作部,长期选拔(驻地)俱乐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证书,开通官网互动窗口,并为主任发放工作经费,辅导主任在所属城市发展中国炭精画事业。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中国炭精画世界 俱乐部主任 炭精画世界 炭精画俱乐部 
01月11日

南海网:《我是大民星》网罗民间艺人参赛 传播海南文化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海网(记者 刘婧)海南民间艺术是海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正如美国当会学家希尔斯所言:“传统文化意味着很多东西。它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被世代相传。”众多的海南本土艺人报名参加“我是大民星”活动,是这次大赛的一大亮点。许多神秘有趣的海南本土文化艺术表演将会在《我是大民星》的舞台与观众见面。
  
  举办《我是大民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搜寻海南本土的文化达人,发扬海南本土文化。在这次活动中,海南本土艺人积极参与。被喻为“五指山百灵鸟”的黎族歌手黄婷丹在得知了百姓达人选拔大赛的消息以后,随即接受了组委会的报名邀请,热情参与。海南另一位本土的器乐演奏民间艺人郭泽运也同样是受到组委会的邀请报名,他想通过网络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丰富多彩的海南民族文化。活跃在海南的黎族乐器大王黄照安,是一位收藏、制作、传承和演奏黎族乐器的能人,为了更深入地推广黎族乐器,黄照安也受邀报名参加了本次海南百姓达人选拔大赛。
  
  参加《我是大民星》的还有一位来自炭画世家的炭画艺人——叶保龙。手艺精湛在业界也小有名气的叶保龙可以称得上是为数不多的同行中最年轻的画师了,他深知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重大,“我不能让这份手艺在我的身上失传了,我要把他传下去”。对于他来说,画炭画不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责任,是让炭画这种技艺留存在世的责任。他这次参加《我是大民星》的一个愿望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炭画艺术,将炭画发扬光大。
  
  《我是大民星》的舞台,已不仅仅是达人们的秀场,更是海南本土文化的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相信通过《我是大民星》的舞台,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海南本土文化。海南的传统文化将通过《我是大民星》的舞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为之迷醉与向往。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南海大民星 民间艺人参赛 海南炭画世家 
01月11日

《广州日报》:30多位书画家聚居西关论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广州日报(记者 吴昕
  
  宝华路是西关书画“轴心”
  
  “西关不仅粤剧出名,其实书画也非常出名。”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牡丹书画院名誉院长程家焕在西关家中向记者一一诉说了西关书画的发展历史。
  
  “我今年69岁了,一直在西关居住,以宝华路为中心,在此期间曾经有30多位书画家、诗人等艺术家居住”,程家焕说,“从街头数到街尾,赵少昂、李曲斋、廖冰兄……都曾在此世居。”
  
  程家焕说,赵少昂的岭南艺苑,书法家李曲斋的泰华楼,距离宝华路数步之遥,目前故居是文化保护单位;廖冰兄在宝源路住过,广州画院原副院长黄志坚也住在宝源中约……
  
  程家焕说,“西关大屋形成的小巷子密布在宝华路一带,数步之遥,书画名家密集。我统计过共有赵少昂、廖冰兄、黄志坚、李曲斋、邓长夫、朱庸斋等30多位书画名家在此居住。”
  
  程家焕拜名师广交书画好友
  
  出生在宝华路附近的程家焕本来喜欢搞体育,擅长打乒乓球。在书画家耳渲目染下,喜欢上了画画。“不要学国画,没出息,赚不到钱;不如学画炭画,还可以谋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国画的画家难以谋生,但是虽然街坊们频频劝说却未能改变程家焕的学画画的决心。
  
  1959年,十五六岁的程家焕在学校老师中打听到赵少昂弟子、花鸟画家邓长夫在逢源路居住,于是就恳求老师推荐,拜会了邓长夫。邓长夫推荐了陈子毅老师,后来,程家焕用真诚打动了著名画家陈子毅先生,终于收其为徒,从此就迷上书画。
  
  上世纪80年代末,程家焕用自己卖字画获得的资金,在龙津路成立粤雅斋,广交各路书画好友。
  
  艺术家扎堆叹早茶
  
  切磋画艺扶贫济困
  
  “我在西关还坚持每周日上午喝茶”,程家焕说,“在20多年里,我和卢有光等书画名家一齐在陶陶居、泮溪酒家等茶楼喝茶,大家一齐切磋书画技艺”。
  
  在一盅两件之余,这些书画家们除了切磋技艺外,大家还商量慈善义卖、帮助困难群体、助学等善举。
  
  荔湾区借文化优势
  
  不断推进艺术教育
  
  有人称,荔湾区是“诗人、词人和书画名家荟萃之地”,在岭南文艺史上享有盛誉。荔湾教育部门介绍,荔湾在学生艺术教育结合上,有着不可比拟的文化优势。
  
  据透露,荔湾区积极推进“五个一”艺术教育活动,即“每月一画,每月一家,每月一曲,每人一艺,每校一队”,让每位学生每月学习、了解一幅名画,认识一位名家,会唱一首名曲,每校有一支常年训练的艺术团(队),培养每生有一项艺术特长。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广州书画家 西关论艺 
01月06日

海口网:海口炭画家17年前手抄本盼修复天后宫 估明年6月开放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炭精画

  海口网(记者 谈星余)“现在老街只剩下故事了,再过几年,连讲故事的人都没了。”这是2009年,骑楼老街炭画家吴坤仁给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总工程师刘涛说的一句话,让刘涛至今记忆犹新。就在刘涛搜集骑楼老街原始资料时,吴坤仁将他于1996年写的两份手抄本交给了刘涛,这两份17年前的手抄本,记录了这位老人对天后宫重建的期待,以及保留海口文化的执着和守望。
  
  手抄本记录天后宫盼修复
  
  2009年,吴坤仁过世,享年72岁,如今老街的博物馆内还留有他的炭画照片。吴坤仁自幼在老街长大,见证过老街民国时期的风采,也历经了新时期的变迁。
  
  天后宫又称天后庙,庙中供奉的祖位是妈祖。据资料介绍,天后宫始建于元朝,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年间曾多次修缮。该庙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是海口市现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1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山路骑楼老街87号的天后宫内,施工人员正不停地往外清运庙里的杂物。
  
  在吴坤仁分别于1996年1月整理的《海口天后庙的兴旺与灾祸》手抄本以及1996年9月写作的《浅谈海口天后庙与乱建庙祠》中,不仅总结了很多有关几百年来这座庙祠的风雨历程,还表达了吴坤仁对于天后宫迟迟未修缮的担忧与叹息。在《浅谈海口天后庙与乱建庙祠》中的一段,他就提到,1958年“大跃进”、“破封建迷信”时期,天后圣母木质神体被抛入长堤水中,庙中各式木质对联、匾横、石碑统统打碎;还有一段提到,该庙50多年没有修复,庙中木质建筑物已经腐朽,庙外顶上的建筑图案也已经倒塌……此外,吴坤仁在文中还多次表示希望天后宫能按照原样维修。
  
  预计明年6月完工并开放
  
  终于,今年10月底,海口市文物局招标单位开始对天后宫进行修复。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路天后宫在修复前是商铺用作仓库的,是私人所有,后来才被政府收回。
  
  早在几年前,海口市文物局就已委托北京一家设计单位在现场勘查,之后制定出了一个修缮方案,现在就根据该方案以及和天后宫最后保存的清朝风格、工艺和材料修复。“破损厉害的需要换掉,不严重的需要加固。遇到虫蛀的需要化学物质填充。”据该负责人透露,天后宫大约在明年6月完工,并向公众开放。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海口炭画家 修复天后宫 
01月06日

广西新闻网:或将消逝的街头炭画与炭画师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tanjingh

  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一双旧运动鞋,一张简易小桌子上放着各类黑色的画笔,一块起毛的木板上夹着画纸,一双被炭染得黝黑的双手在白纸上游动,一团团被染黑的棉花在画纸轻轻擦拭,一个因认真而紧皱着的眉头,一个多小时后,一位老人拿着一副栩栩如生的人像微笑着站在我们面前。近日,记者在南宁街头采访到了街头绘画的劳景铭师傅。
  
  现在已经60岁的劳师傅谈话自如,精气神都很好。劳师傅说,因为喜爱艺术的缘故,所以心态会很年轻,不认老,不服老。劳师傅介绍道,炭画是一种民间艺术,因能够保存很久所以一直流传于民间。九十年代这里有二十几位师傅都画炭画,很是繁荣。但由于摄影器材和数码产品的普及,炭画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当初的繁荣,如今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坚守在那。
  
  1989年,劳师傅来到朝阳广场与金山广场的交界地。在这个地方,他铺开画板,挥动画笔,开始了自己街头绘画生涯。
  
  1990年,一位来自东北的广西大学教授请劳师傅帮他父母画了两幅油画肖像,至今两幅画像保存完好,该教授也因为劳师傅传神的画功偶尔来看望劳师傅并聊天,直夸他画得传神。
  
  1997年,劳师傅发现炭画保存时间更久更受顾客亲睐,拥有好基础的他自学炭画,由油画转向了炭画。
  
  2013年,劳师傅已经在这里第24个年头了,他究竟画过了多少画像,听过多少人的故事,劳师傅都已经不记得了。
  
  劳师傅说,再画两年我就不画了,年纪大了,小孩也大学毕业有工作了,自己的家庭负担小了很多。但如果我不画了,那些老顾客也肯定会找到家里去,因为这个老艺术已经很少有人在画了,真希望以后还有年轻的一辈接手,让这个艺术,传承下去。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广西街头炭画师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