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彭城画像社
10月29日

《彭城晚报》:碳精画像社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彭城晚报(记者 胡学高
  
  在照相技术尚未传入我国前,人们要留影,只好靠画像。
  
  画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了,我们现在能够见到一些历史人物的肖像,都是由当时的绘画家采用圆转流畅的线条记录下来的,因此才有可能让后人看到他们的尊容。
  
  以线条造像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手法,相传在战国时期已形成,但这种画法缺乏立体感,不那么逼真,所以只能称“肖像”。“肖像”原本就是类似、近似的意思,这种解释可见《淮南子·汜论》。
  
  “画像”它包括写真、素描、国画、油画、水彩等等造像艺术。绘画艺术是永远常青的,是有无限生命力的,但本文不想涉及艺术之作的画像,在这里着重讲的是用碳精画人头像的老行当。
  
  碳精亦称石墨,它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为铁黑色至钢灰色,其条痕呈光亮黑色,可作涂料,也是铅笔芯的主要原料。利用碳精画人像,在我市出现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生意红火于五十年代前后。因为这期间照相行业中的放大技术还不够先进,尤其是对老照片的修补、改换技术那时还无法解决。有鉴于此,社会上一些人士,如若想将往日满意的留影放大悬挂于室,或若为了缅怀故去的先辈想放大先人遗像,再如果有的人士想将老像片上原有的装束、打扮作某些改动等等,就不得不委托碳精画像社来完成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市最早挂牌招揽碳精画像业务的画师,叫胡启周,这家画社开设于火车站附近,是租用同兴客栈的一间门面房营业的,后因“七七事变”而关闭。在四十年代又有另一位姓胡的画师,叫胡守恩,在少华街开设了杏坛画像社,于徐州解放前夕停业。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徐州从事碳精画像者,应首推周习君先生。他原名叫周太传,系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他的画像社开设于大马路西首路北(现建行办公大楼东侧)。周习君技艺精湛,笃守信用,又很敬业,因此有一定名气,委托他画像者络绎不绝。直到解放后对私改造、公私合营,周习君画像社归属徐州市服务公司,这个店名亦然沿用着。
  
  上述列举的徐州不同时期的画像社,绝非仅此几家,在同一个时期里,尚有若干个小型的摊点式的画像点,限于篇幅,亦缺乏详尽资料,所以只好省略了。
  
  我们经常说:卖什么吆喝什么,做什么生意挂什么幌子。那么碳精画像社是如何招揽业务的呢?它们是从不花用广告费的,不论大小画像社,都是把自己的得意大作挂在画像社的里里外外。不过,不同时期选用的样板画像各有不同。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选挂的画像,都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电影明星,如韩兰根、殷秀芩是广为选用的,前者很瘦,后者特胖,是那时群众公认的滑稽明星,除他俩之外,就是赵丹、白云、梅熹、顾也鲁,女明星则是陈云裳、陈燕燕、周旋、王丹凤、上官云珠等。到了徐州解放后,各画像社作为示范的“样板”,多选用全国劳模和地方劳模的肖像了,如全国劳模王铁人、时传祥,徐州劳模王景全(煤矿劳模)、王金才(食品公司养猪状元)、掌家忠(机械革新能手)等等。除此之外,各个画像社不约而同地多选用国画大师齐白齐的画像,这可能因他是一位美髯公,能把他的胡须画得栩栩飘逸,不用明讲,也可看出其画技不凡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搞碳精画像需备全哪些画具呢?除了碳精(即石墨)涂料外,要备有:立式可调距的放大镜,有经纬刻度的九宫格透明板(因九九八十一个格,谓之九宫格),再就是若干枝小头毛笔。画碳精像的毛笔,只保留笔尖部位松软,而笔头根部多涂上明胶,使笔头不致松散。除此之外还需配备橡皮、铅笔、小刀、手钳夹子等小用具。
  
  有了画像用具,即可动手画像了。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依据顾客要求的尺寸,裁取像纸。咱徐州各画像社都习惯用加厚图画纸,要将画纸铺平,固定在画板上,紧接着将样本照片用九宫格卡牢;依据九宫格标的“格位”,在画像纸上用细铅笔轻轻打上相同的格子,当然画纸上的格子要大于九宫格上的格子,不然怎么能放大老照片尺寸?这样定格,实际上就把老照片画面分解成若干个方块了。比如说:老相片上人的鼻子是落在经18、纬22格内,画师以此比照着在像纸上也找出同样坐标的格子里用画笔涂上鼻子,这样就易于准确画出原貌,不致失真。
  
  用细细的画笔蘸碳精一笔笔地画、一点一点地涂,真可谓是地地道道的细工活,急躁不得,绝对要一丝不苟、按部就班。若老照片上某个部位不清晰,这时就须借助放大镜解困了。对于人像中的毛发绘制方法,多是采取先把毛发部位涂上碳精,再用削尖了的橡皮(或用小夹子钳住小橡皮粒)擦理出毛发的纹理和走向,这样一根根毛发自然显露出了,看上去十分逼真。之所以碳精画像又叫“擦像”,可能因为有此操作方法而得出这一叫法吧。画一幅碳精人头像,快手也需一天功夫,若是需要对老照片作某些调整,比如换发型、换领口、换服饰等,那花用的时间还要再长些。
  
  本文上面已提及,社会上对碳精画像的需求有其特定历史,是因为当时摄影、扩像、翻拍技术尚有局限。据说那时画一张人像的费用低于摆弄“洋机器”翻拍放大的人物像。这在人们收入不高、生活水平尚低的情况下,就很自然倾向省钱了。如今各个照像馆都有一系列先进设备,翻拍放大、改头换面,数码技术统统解决了。有了先进的技术,往日的画像社自然就消失了。社会上的一切都是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逆转。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彭城画像社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