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华西都市炭精画
01月06日

《华西都市报》:轻描淡写二十载 留下他们的容颜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tan001

  华西都市报(记者 胡月)“岁月终将老去,生命不曾离开。”在炭画艺人尚礼军的眼中,人并无在世与已故之分。20年,他在内江街头支起画架,在炭粉的浓淡之间取舍,笔下定格了近5000张或悲或喜、或年少或苍老的面孔。
  
  一日清晨,沱江之上的雾气尚未散去,尚礼军已来到西林大桥桥头的北街路口,支开画架、拿起画笔,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炭精画曾鼎盛一时,内江街头大小炭画艺人多达20余人。但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这项传统技艺日渐式微。如今仍以此为业的,已寥寥无几。
  
  现状:传统炭精画,渐渐消失的民间技艺
  
  炭精画是我国一项传统民间美术,俗称“炭画”、“炭像”,源于国画,又更优于调剂、调水和颜料的表现效果,长于写实。作品或黑白、或彩色,色调柔润,层次丰富,永不褪色。
  
  炭精粉轻如尘灰,炭画艺人用胶布缠紧毛笔笔头,只留出或粗或细的笔尖,沾取炭粉涂抹作画。在一张素描纸上,参照相片比例,炭画艺人用铅笔在纸上划格,从眼部画起,用铅笔勾勒人像轮廓,再用炭粉涂抹……炭精画的步骤简单,难点却在于对炭粉浓淡色度的把握。
  
  目前,全国民间炭画艺人约60人左右,尚礼军名居其一。而他最擅长,就是绘画写实人像,尚礼军自信,他的画作能与相片的相似度达到95%以上。一幅人像画,约需2-3个小时的打磨,而他常常一画就是大半天,“要画得‘真’,必须要有耐心。”
  
  内江城区原本20余人的炭画师队伍的消失,尚礼军认为,一方面是受到数码摄影技术的冲击,而更多的还是由于炭画对写实度要求高,画作稍微走样,就会遭致顾客不满甚至退货,“时间久了,耐心也没了,”绝大多数人都不再画炭画或索性改行经商。
  
  故事:出身书画世家,拜师学艺为谋生
  
  尚礼军的外公周悟庄,是张大千金兰师兄陈石渔的弟子。外公早逝,尚礼军未能得到他的亲传。在他小时候,外婆常拿书报上的画片,让他照着画。“觉得画画很好玩,”外婆的启蒙,让尚礼军从此迷上了绘画。
  
  1993年,16岁的尚礼军发现,炭画艺人帮人画一幅像就能赚好几元钱,萌生了以此为业的想法。“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挣钱。”于是,他向当时颇有名望的画师李晓鸿求艺,开始了绘画之路。
  
  “只学了20天,”尚礼军当时并未意识到,这20天的学习,开启了他此后长达20年甚至更久的职业画师生涯。刚开始时,他在内江东兴区老街街头摆摊,2003年起,他将画摊搬到了市中区北街街口,“这里人气更旺”。
  
  时隔20年,他已记不清自己的一个顾客是谁,只记得“第一天就有两个人找我画”,第一单生意成交,坚定了他的决心。
  
  尚礼军说,相比从前,炭画不再风行,但仍有不少市民打听来到北街,请他画像。“炭精画可保存上百年不褪色,”守护着这一技艺,他坚信“传统的东西绝不会消失”。
  
  味道:画笔还原面容,记忆唤醒人情
  
  2013年12月18日上午,家住市中区桂湖街黄大爷如约前来取画。“老伴身体不好,趁她还在……”年过八旬的黄大爷从尚礼军手中接过画,细细端详了好久。他希望通过这一方式,留下老伴的容颜,“如果我们走了,儿孙们看着画像也许会想起我们。”
  
  像黄大爷这样趁家人或自己尚在世时,拿相片找尚礼军画像的人很多。尚礼军并不认为画像定然与生死有关,而是其背后的“人情味”:“有些人可能很忌讳谈‘死’,但人终将会有那么一天。”
  
  尚礼军说,2013年12月16日,有个穿着时髦的女子来取画后,评价说“不太像”,让他颇有些意外。女子低着头喃喃说,画像上是她的父亲,“我爸爸走得早,才40多岁。”望着女子匆匆离去的背影,尚礼军十分感慨。他说,为已故的亲人画像的人很多,但画得再逼真,也无法改变斯人已逝的事实。在他们看来,相片代表残酷的现实,而画像只是艺术的再现,他们更愿意相信,亲人尚在人世。
  
  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在《旅行挽歌》中写道:“全部都是我的,但无一为我所有,无一为记忆所有。只有在注视时属于我。”在炭画艺人的画中,人生定格为一幅静止的特写。没有俗世凡尘的喧嚣,没有大喜大悲的情感,不言亦不语,只有对这个世界的注视。尚礼军说,这正是炭精画的艺术魅力:相比随手可得的数码相片,手绘炭画在真实与艺术间留有空间,可以存放回忆、寄托想象,更具情谊。
  
  坚守:“兼职”卖起豆浆要继续画下去
  
  冬月过半,内江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常年在街头露天作画,尚礼军的双手又进入了“冻疮期”。为了供儿子读书,夫妇俩省吃俭用,一直不舍得花钱租房开店。
  
  “他很喜欢读书,”谈及10岁的儿子,尚礼军满面笑容。来画像的人越来越少,眼看儿子上学花销越来越高,他开始在画摊旁摆了一个简易推车,卖起了现磨豆浆。黄豆、红豆、黑豆、小麦、花生……七八样食材,加水打磨,不到两分钟便熬成热腾腾的豆浆。“买主喝好多,我就磨好多,”他坚持现磨,还要讲究营养搭配,每杯两元。
  
  “画到老眼昏花看不清为止吧。”对于未来,尚礼军并无更多打算,“从开始画画那天,就没想过如果不画画会怎么样。”他认为,不管处在什么时代,传统都不能丢,“记住彼此,是一种传统,也是传承。”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华西都市炭精画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