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资讯台
03月19日

中国经济网:64岁大叔成“网络画家”众网友索图做“电脑桌面”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中国经济网(记者 饶春雨)看到“花甲墨客”这一网名,不难猜出刘善国的年龄,64岁的刘大叔退休生活可与大多数人不太一样。从“偷看”人家开关机开始接触电脑,到如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在他的鼠标下诞生。作品在网上一经发布,天南海北的网友纷纷称赞。
  
  生病后自制画笔,以炭精画调节身心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甘井子区姚靳街的刘大叔家。看他上楼时坚实的步伐,很难想象,他曾是一位脑血栓患者。刘大叔告诉记者,2002年他得了脑血栓,肢体协调性受影响,吐字也不清,为了调节身心,老伴买来花草鱼等让他侍弄,他也喜欢,可总觉得有些不过瘾,无意中萌生了画画的念头。
  
  刘大叔以前也没啥美术功底,最开始用铅笔练着画,第一幅画诞生于2004年,他将儿时位于白兰街的家重现在纸上,起名《家的回忆》。后来,他觉得用铅笔画不尽兴,改作炭精画。更令人惊讶的是,画笔都是他自制的。刘大叔在楼下溜达,偶然注意到别人丢弃的木炭。他就把木炭捡回家,用纸卷、废笔管等制成粗细不一的画笔,接连画了百余幅炭精画。大气如远山、海洋,精致如鱼、狗、竹子等,幅幅令人称赞。更让他意外的是,迷上了画画,心情愉悦,身体恢复得也更好了。
  
  老伴嗔怪“他长在电脑上了”
  
  妻子一句“画得挺好”着实鼓舞了刘大叔,让他一发不可收,作画方式也“紧跟时代”,开始学着在电脑上用鼠标作画。要知道,刘大叔此前可是“电脑盲”,连开关机都是偷学家人的操作,开机后也只会看网页。当第一次在朋友家接触到“photoshop”时,他连“软件”的定义都不明白,朋友还给他看了一幅别人用这软件作的画,刘大叔便萌生自己也试试看的念头。
  
  刘大叔回忆,刚开始他摸索着用“PS”中的笔刷,“刷”出蝴蝶、树叶、草等一幅幅图案后,他又开始“不知足”,尝试将鼠标当画笔作画。从起初照着照片图像等模仿,到逐渐融入自己的理念,再到后来独立创作,刘大叔对鼠绘达到痴迷的程度,电脑前一坐就是数小时,画不成功连觉都不睡,用老伴的话说,他是“长在电脑上了”。刘大叔介绍,一般作品往往耗时三四天,遇到细致作品甚至要画一星期,开始鼠绘约3年时间,边画边琢磨,他乐此不疲。
  
  至今,刘大叔已经创作二三百幅作品,发布到网络上,备受欢迎,网友们纷纷向他索图要做电脑桌面。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画大叔 网络画家 电脑桌面绘画 
02月21日

《齐鲁晚报》:聊城最后的炭画艺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齐鲁晚报(记者 李军 张琪)今年70岁的李金铎是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李海村人,目前是聊城市城区唯一还在坚持炭精画像的艺人。
  
  李金铎从1963年开始学习炭精画,并以画像为业,50年来,他画过的肖像作品近万张。李金铎介绍,炭精画一般用毛笔、排笔当工具,炭粉为原料,作品具有立体感强、色调层次丰富、细腻逼真、不变形、不褪色、易保存等特点,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现在,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炭精画这一技艺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上门来找李金铎画像的人很少,李金铎主要靠恢复老照片和接一些手工雕刻的活儿来维持着自己的画室,坚持着对炭精画像的不舍与执着。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齐鲁炭画 
02月08日

《江门日报》:三埠新昌七旬炭画师坚持摆档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qi

  江门日报(记者 何传贵
  
  一张简陋的桌子,一个装炭精粉的木盒,装着几十支画笔的笔筒,一块放大镜,几幅栩栩如生的名人画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在三埠街道新昌永富路一骑楼下,过往行人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这是一个炭画摊档,主人是一位名叫周健暖的老人。从1978年至今,周健暖给人画像为生,已经有30多个年头。
  
  为了看画展饭都不吃
  
  11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周健暖的摊前看到,他正坐在画桌边上看报纸。临街的一根铁丝上挂着他的几幅作品,画的是齐白石、周恩来、孙中山、李连杰等,这几幅人物画像非常逼真,孙中山的威严、周恩来的微笑、李连杰年轻时候的青涩都表现得非常到位,甚至连齐白石的胡须都能一根一根数出来。
  
  得知记者来意,周健暖放下手中的报纸,侃侃而谈。他是马冈镇上郭村人,从小喜欢画画,包括水彩画、素描画等,尤其喜欢素描人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一位亲戚会画炭画,而且画得很好。他很感兴趣,于是跟着学了一年多。周健暖的这位师傅只比他年长两岁,现在在国外生活。
  
  “我20岁就到广州船厂当工人,做苦力活,一干就是10多年。”这10年多年间,每逢广州有画展,周健暖都会抽空去看,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在看画展期间,他认识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也看过很多大师的作品,其中最喜欢的就是马山月和黎雄才这两位岭南画派名家的作品。
  
  炭画生意大不如前
  
  在广州船厂打工期间,受一些朋友的影响,加上经常去看画展,周健暖对国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来回到开平,迫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放弃了学习国画,决定以画炭画为生。
  
  现在有人来找周健暖画像的话,一般都是拿着照片。而他的画桌上有一个放大镜,他边画边透过放大镜看照片。“现在的生意不好,一个月能画十幅就不错了。”周健暖感慨道。1978年,刚开始摆摊时,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找周健暖,生意很不错。30多年了,画一幅炭画像的价钱从最初的8元、12元涨到了现在的300元。
  
  “时代发展了,科技发达了,现在的人都去拍照。虽然我的生意冷清了很多,但是依然会有人过来找我画像,他们觉得我画得不错,同时也很喜欢炭画的感觉。”周健暖说。
  
  不过,不得不承认,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少人会选择到街头画像了。今年70岁的周健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画摊上看报纸,有时候好几天也没人来找他画像。
  
  周健暖曾教过儿子画炭画,也收过一个徒弟,但是他们现在基本都不画了。他的孙女今年10岁了,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周健暖说:“如果孙女以后对炭画有兴趣的话,我会教她。”
  
  不过,周健暖表示,炭画并不容易学,也很难学好,学的过程十分枯燥,一般人坚持不下来。“我不轻易收徒弟,但是,如果遇到有天赋并且愿意学的人,我也愿意教。”周健暖表示,如果画炭画这门手艺失传,太可惜了。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江门日报炭画 
02月07日

中国新闻网:海口骑楼老街“复活” 游客新春“访古”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中国新闻网(记者 伍滔
  
  精美的门廊雕花,形态多样的女儿墙,热带风情的百叶窗……骑楼的美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雅致,人们漫步其间,除了欣赏风景外,还可以在店铺里寻得各自所爱。
  
  韩翠琼把接手于父亲的炭画店从阴暗小屋搬到了老街上,“炭画世家”的牌匾格外醒目,过往游客都要进店仔细端详这骑楼一绝。韩翠琼说,眼看着骑楼老街的人气越来越高,这给炭画世家带来了很大商机和希望。
  
  除了老字号,老街正在实现新业态的引入,销售砗磲、水晶的“柒彩缘”,宣传船木艺术和海南咖啡的“老船长”,专卖古玩玉器等珍藏品的“琼藏阁”,本土特色工艺品店“哆咪吧”,不同风格的店铺里游人如织,而更多的店面正在抓紧装修。
  
  小店“哆咪吧”散发着浓郁的南洋风情。店主谷春刚说,风景明信片是这里的热门产品,著名美术家夏克梁先生曾到海南采风,留下了多幅精美手绘作品。如今,骑楼老街的手绘风景出现在明信片上,被欣赏它们的人寄出,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传达来自海南的问候。
  
  据海口市骑楼办副主任赵爱华介绍,中山路现已汇聚多家旅游纪念品店、南洋风情咖啡屋、各类文化展馆和书屋,未来计划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城市历史展示为一体的街区,“希望加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升骑楼老街整体业态水平”。
  
  中山路35号是海口南洋骑楼老街文化展示馆,这里正在展出“重走史图博之路——中德摄影作品展”,对比海南的历史与当下,恍惚间让人有种时光穿越的错觉。
  
  内蒙古游客吴昊倚在展示馆二楼的百叶窗前拍照,他醉心于老街原汁原味的风情,期待展览中繁华的重现。
  
  “好像置身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刚从国外回来想做点小生意,就是这种感觉。”吴昊说。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海口骑楼游客 炭精画老街 
02月06日

中国明溪在线:明溪石有德先生坚守炭精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中国明溪在线(记者 黄明生)在6平米的画室里,挂满了伟人、将帅、名人和英模人物的炭精画肖像,显然是个趣味盎然的肖像世界,而时常沉浸在这个艺术梦境中的人,就是明溪医院退休干部石有德先生。
  
  石有德先生从小喜爱美术,尤其喜爱人物画肖像。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年时,当他看到挂着雄浑的毛主席大幅油画像时,非常喜欢,觉得要是自己也能画出这样的画像那该多好啊。他情感丰富,带着对肖像艺术的敬畏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自我实现的尝试意念;他善于观察,细心揣摩,认真描画,对炭精画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又学会油画、水粉画、木刻画等画技,颇有少年得志之感。就在他16岁那年,作品马恩列斯毛的炭精画、大幅油画《毛主席在北戴河》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参加县里举办的美术展,吸引了许多赞赏的目光。
  
  1974年到部队后,他一边参加部队训练,一边坚持研习炭精画,其爱好和特长受到领导的重视,并被派往福州军区炮兵司令部举办的美术提高班培训学习。学习期间,他认真听讲,虚心请教,积极思考,刻苦钻研,画技得到明显提高。退伍前夕,他应团首长的要求,在团部会议室画了两幅题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和《随时准备歼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富有纪念意义的宣传画,受到的好评至今记忆犹新。
  
  1979年退伍回到明溪县城,在县医院从事行政工作。业余时间,他并不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停止手中的画笔,继续专攻炭精画,在马恩列斯毛等炭精画像的基础上,对将帅雄姿、英雄人物等系列肖像画和有关人物简介资料的搜集和制作精心琢磨,了然于心。
  
  石有德先生饱含对炭精画艺术的热爱和梦想,直到退休之际,依然不顾辛劳,加班加点,坚持作画。一年来,他连续作画150余幅,并整理出人物的简介文字。其中包括重新画的马恩列斯毛的画像,还画有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任政府总理,中国共产党36位高级军事家,新中国全部开国元勋,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部分英模人物等。为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石有德先生精心制作了一组反映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光辉形象的炭精画像,共包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12幅画像,成为山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众所周知,早年对于拍照则是件奢侈和不可多得的事。那时,谁家有老人去世,要请画相师给老人画一张炭精画遗像,挂在住宅正厅中间上方,以作永久纪念。由于石有德先生所作的画像传神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少人上门求画,他有求必应,曾为他人画过几十幅这样的炭精画像。他父亲、岳父的遗像也是他亲手画的。而随着摄影技术和电脑绘画的普及,炭精画仿佛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许多民间炭精画像人甚至因此封笔。而他却依然行成于思,笔耕不辍,潜心钻研,融会贯通,乐此不疲,往往为追求一种美的意境和感觉而忘情挥毫,时常进入一种无我无物的境界。也正因有这般境界,他常用“书有道,艺无涯”来激励自己,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鞭策自己,毅然地走在炭精画的艺术创作道路上,成为一位令人称道的民间艺术坚守者和“拾荒者”。
  
  中国炭精画,也称炭画,是以炭精粉为主要绘画材料,辅之以炭铅笔而形成的一个画种,它来源于国画,在写实上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丰富的色调层次,细腻逼真的表现效果。炭精画不仅可以绘制人物像,也可制作花鸟、山水画等。它是借助九宫格、放大尺或手工打格等简单工具,严格按照比例绘制人物像,即使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经过炭精画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而经过塑或喷胶等工序处理后的炭精画,可保存数百年不褪色。
  
  石有德先生对隽永魅力的炭精画艺术情有独钟,还特别欣赏对秋色礼赞的寓意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他想在建国65周年时,出一本炭精人物肖像画册或与明溪书画界共同举办一次书画展,以实现自己的美好夙愿。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明溪炭精画 明溪炭画 明溪炭精画像 炭精画石有德 石有德炭精画 
01月25日

新浪网:齐白石作品运用“擦炭” 多数画作价位在五六百万元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新浪网(记者 管菁)日前,记者在辽宁博物馆有幸拜读齐白石先生作品《黎夫人像》。
  
  “这幅画是齐白石28岁为恩师胡沁园妹妹画的肖像画,采用的是典型的民间肖像画技法,面部运用擦炭画,非常传神、逼真,颇具观赏性。”馆长马宝杰介绍。
  
  馆长马宝杰先生长期从事古画拍卖鉴定,他告诉记者,白石老人作品受存世量等因素影响,除少量作品外,多数画作价位在五六百万元。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齐白石作品擦炭 
01月25日

《南国都市报》:寻找那些隐藏在巷陌的小玩意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国都市报(记者 鲁橹)“十一”该去哪?海口的解放西路、海秀东路似乎人太多了,让人失去了购物和赏玩的乐趣,单纯的轧马路也让太无趣了……那就趁着这难得的假期,到海口的一些老街上,换一种心情,带上相机,用另一种角度去欣赏我们熟悉的老海口,一同寻找那藏在巷陌的小玩意吧。
  
  解放东路感受闲适
  
  解放西路实在有些嘈杂,人山人海,逛街反让人有些烦躁。而与之一条马路之隔的解放东路,相比之下要安静许多,踏着夕阳的余光走在马路上,也觉得一下子闲适起来。老街之旅就从这里开始了……
  
  从解放西路刚走到解放东路上,一个已经生锈的发黄发黑的不明物体杵在人行道上,看上去有些像缩小版的邮筒,它老的跟和老街相得益彰。仔细看看,不免有些啼笑皆非,上面写着“果皮箱”几个字,来往的人总会好奇多看它几眼。果皮箱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独独留在街边,提醒人们这条街的历史。
  
  金鱼店里对话金鱼
  
  顺着解放东路一直走下去,就能见到几家金鱼店,这儿大鱼小鱼各色花纹的鱼都有,便宜的有1块钱一条带花纹的鱼,贵的也有成百上千的。金鱼店里各种配套设施也都俱全,小到3块钱一个鱼缸,大到几百元能换气的鱼缸也有。
  
  即使是不买鱼,在这充满鱼缸的世界里,和小鱼对视一会,和有些傻气的鱼儿进行眼神交流,单纯而静默,也会让人不由地开心起来。
  
  老街上慢慢回味老爸茶
  
  在老街走累了,不妨到解放东路上的和平电影院去,楼上有一家老海口都知道的老爸茶点,一杯冰红茶只要3。5元,还能续水加冰,要是觉得有些饿,面包点心也都齐全。对于年轻人来说,吹着电风扇,光着膀子聊尽天下事的老爸茶似乎已经被遗忘了,趁着假期,去做做,去感受,老海口人的娱乐生活方式。
  
  说起喝的,除了老爸茶,在东门市场外的凉粉也是年代已久。东门市场对面的古玩一条街牌子下,总有几个阿姨推着小推车卖柠檬茶和凉粉这样的饮品。来上1杯,只要1元,用红糖水冲的凉粉,可比现在的奶茶要好得多,味道简单而让人怀念。
  
  画幅炭画追忆黑白光影
  
  在博爱北路的一个路口处,有一间1平米大小的铺面,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用炭做成的画。一位中年男子坐在铺面门前,用炭笔和橡皮一笔一笔的精雕细琢着自己的作品。画笔下是位笑起来很腼腆的外国女子,笔轻轻勾勒出轮廓,呈现出黑白分明的光影。而他的身旁,则有一条老狗四仰八叉地睡觉,时光好像就在这里停滞了。
  
  当记者问起价钱,中年男子懒懒地说:“100元一幅。”然后继续埋头作画。随后他又喃喃地说:“喜欢这样的画,大可以去复印店复印,只要1块钱就够了,现在一般人不再画这个了。”但男子似乎又不想看轻自己的活计,向记者说起炭画的优点,一幅画几十年甚至百年都不会变色、褪色,尤其适合海南潮湿的天气。
  
  炭画,对年轻人来说有些陌生了,不过一些老海口仍会来这里,要求画上一幅,给自己留下一个念想。
  
  扯一块花布换一种心情
  
  老海口都知道,要买窗帘就去博爱北路上转悠,那里的窗帘布应有尽有,梦幻、华丽、清纯……各种风格想要什么都有。趁着假期,不妨扯上一块自己喜爱的窗帘布,给家里换一种色调,换一种风格,心情跟着就好起来了。
  
  还能在棉布店里,挑上一块自己喜欢的花布,做一条棉布长裙,搭配上简单的T恤,重温自己的学生时代。布料的价格不一,窗帘布要稍贵些,30元-60元的都有,还有一些贵的上百元。而棉布则相对便宜,15块钱的棉布手感已经很好。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南国都市小玩意 炭精画像100元 
01月25日

阳光巢:炭画伟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阳光巢(记者 叶红)“虽然电脑画像又快又好,但还是有很多人向我求画,毛主席的炭画像我已记不清画过多少幅了。”昨日,南靖县山城镇73岁的陈木生老先生指着墙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
  
  陈老退休前是南靖县龙山中心卫生院的主管药师,年少时就对书法、国画有着浓厚兴趣,炭画是他21岁开始自学的。创作炭画一直是他的业余爱好,以前找他作画的大多是为老人画遗像,现在,他的作品更多是被喜欢炭画的人收藏。炭画作画工具非常简单,几支用细线捆扎毛笔尖成粗细不一的画笔,一把30多年前购买的放大尺,还有九宫格、炭粉和图画纸,一幅幅逼真传神的人物就是用这些简单画具勾勒出来的。
  
  陈老是南靖老年大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比较专业的书法、国画知识,课余时间坚持创作让他钟爱一生的炭画。在他居室里,中外伟人的炭画像备受来访者关注,有列宁、斯大林、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其中毛主席和孙中山炭画像分别是他在1953年和1958年创作的,虽然历经半个世纪的岁月,但色彩依旧非常鲜亮。陈老告诉笔者,他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喜欢的中外名人、伟人都画下来。但也有让陈老遗憾的,他曾有意将其画艺授以一侄孙,但精通电脑的侄孙告诉他,只要5分钟就能把他要的画完成。现在作炭画的人已经很少了,他很希望能将这一画艺传承下去。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阳光巢炭画 
01月19日

《九江日报》:河南怪才闫玉华浔城献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九江日报(记者 吴业园 实习生 王亚
  
  倒立写字作画,大家可能不觉得奇怪;但是,倒立还头顶着一个钢锥作画写字,这种绝活肯定能让你惊叹不已。昨日,河南怪才闫玉华前来九江东林寺修禅,记者有幸目睹了这位国内怪才的风采——他目前已经创造了《人体倒立在钢锥上5分钟画一幅国画》、《人体倒立在钢锥上10秒钟喝500克水》、《人体倒立在钢锥上反手1分钟写10个汉字》的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出身书画世家
  
  闫玉华,笔名艺禅、妙华居士等,河南焦作人,今年42岁,出身书画世家。全家人都从事书画这一行,年已七旬的父亲擅长画“闫氏虎”。闫玉华打小就深受父亲的熏陶,学到了基本的书画功底。之后,他到西安美院学习,曾得到韩美林、廖静文、王成喜等诸多艺术大师的教诲。
  
  闫玉华从艺多年,他将中国画的线条和西洋画的块画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闫玉华尤擅画梅花和人物,如今,他的作品获得过“中国艺术人才书画大赛”一等奖,“中国文明杯书画展”金奖等国内外书画大奖多次。入编《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亚洲艺坛名流》、《当代书画名家名作精品博览》等40余部辞典。在北京、广州、西安、郑州等地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在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参展,画作被众多艺术机构、企业和个人收藏。出版有《闫玉华画集》、《国画人物技法》、《怎样画炭粉画》。
  
  将武术融入书画
  
  昨日,记者在九江东林寺见到了河南怪才闫玉华。他告诉记者,从小习武至今,他曾代表焦作市和河南省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得1985年河南省“武术对抗赛56公斤级冠军”,1986年河南省“太极推手56公斤级冠军”,1986年全国武术比赛“吴式太极拳亚军”等。
  
  书画的底蕴加上深厚的武术功底,每当放下画笔时,闫玉华老是琢磨如何将传统武术与绘画技法结合在一起,这样既锻炼身体又能从中体会到书画的乐趣。
  
  闫玉华称,为练成“人体倒立钢锥书画”绝艺,他练习倒立已经20多年了,每天都要倒立一个小时。起初他只是尝试着在倒立时读书、看报,后来才开始练习倒立时写字、绘画。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终于练成了“人体倒立钢锥书画”。
  
  倒立书画不简单
  
  据闫玉华介绍,2009年9月11日,他在澳门一艘邮轮上参加了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当时参加挑战的共有十几人,只有包括闫玉华在内的3人挑战成功。目前,他的“人体倒立钢锥书画”绝活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河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几十家电视台和欧美等国家展示过。
  
  说到这,闫玉华露出自豪的笑容。他说,2008年4月,韩国MBC电视台慕名来他家观看他的表演。当时在拍摄现场,只见闫玉华头顶接触面只有5分钱硬币大小钢锥,双腿倒悬,旁若无人,经过10分钟左右的泼墨挥洒,一幅活灵活现的“丰年”图就展现在大家面前。人体倒立已经很不容易,头顶钢锥倒立作画就更不简单。
  
  见记者不相信,闫玉华当即现场表演。由于没有道具,记者从卫生间找来拖把,两个人当支架,闫玉华利索地倒立起来,拿起笔书写起一个“福”字。虽没有头顶钢锥,但他的倒立书画确实让记者一行惊叹不已。
  
  闫玉华说,人体倒立书画的基本要求是:人体以头顶百会穴为支撑点倒立在细小的钢锥上面,将脚后跟或者小腿靠在墙上写字作画。其间,双手不能着地,不能用手或者借助外来帮助保持身体平衡,这样活动范围和灵活性都受到了限制。在这种困境中,保持身体的平衡,用反手作出倒立者看到的是反方向的书画。
  
  闫玉华现在可以将身体倒立在可以旋转的钢锥上单手或者左右手交替或者双手同时写出画出各种画面。并且可以将身体倒立在可以旋转的钢锥上唱歌,喝水,吹乐器等。
  
  记者了解到,他目前已经创造了《人体倒立在钢锥上5分钟画一幅国画》、《人体倒立在钢锥上10秒钟喝500克水》、《人体倒立在钢锥上反手1分钟写10个汉字》的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九江怪才闫玉华 
01月19日

《广州日报》:简陋画室撑起西关风俗文化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广州日报(记者 黄文生 黄锦成)广州市长寿路与文昌路交界,一栋栋高楼下面,是一间只有1平方米的简陋小画室。每天,画室里坐着一位小伙子,聚精会神地作画。
  
  这位小伙子8年前两手空空来到广州创业,从此一头钻进了体现西关文化风俗的炭粉画上,不但延续了这一西关文化特色,而且成功创新画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彩色炭粉画,如今,他在西关已经拥有了3家炭粉画室。
  
  小李虽然是四川人,但对于炭粉画却有深刻的认识。炭粉画是属于民间传统的文化,用一支笔,粘上炭粉作画,画出来的人像画十分细腻、逼真,一般的炭粉画可以保留100年以上。
  
  客源从来没有减少过
  
  炭粉画在西关最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深厚的西关文化,深受西关人的欢迎,老人家到了60岁以后都要画一幅画以作留念,近年来,有不少年轻人、外国人亦前来要求画画,虽然许多居住了几十年的西关人迁走了,但来画画的客源从来没有减少过。
  
  小李感叹地说,过去,炭粉画室在西关少说亦有几十家,单是一条长寿路,两旁就有10多家画室,但随着拆迁,铺租等原因,目前剩下的不多了,在长寿路只留下两间炭粉画室。擅长画炭粉画、亲自提笔的西关人亦剩下不多了,现在大多都在60岁至80岁以上,继承了这一特色的年青人亦为数不多。
  
  认识炭粉画纯属偶然
  
  小李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入行的经过。他在家乡从来没有接触过炭粉画,来广州创业后,他在宝华路摆过3年地摊,为人作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名西关姓张的老画家,于是开始钻研炭粉画的创作艺术。
  
  炭粉画要求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结合,最注重人物的临摹状态,因此要求画家有深厚艺术基础。他在张伯的教导下,一笔笔地把炭粉粘到画纸上,最后画出一幅幅或活泼、或端正的炭粉画。
  
  由于有一定的国画艺术基础,再加上几年努力,小李不但继承了这一民间传统艺术,而且加以创新,画出来的画作让从未见过炭粉画的外国人啧啧称奇。
  
  目前小李已突破了西关保留了几百年的黑白炭粉画,自己研制出彩色炭粉画、在陶瓷上制作炭粉画,继承了西关这一传统民间艺术。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广州画室 西关风俗文化 
01月19日

河北电视台:碳粉画儿画出好生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河北电视台讯(记者 屈亚娜
  
  在衡水市枣强县有位老乡名叫屈广宏,他有个拿手绝活——炭粉画。屈大爷对记者说,以前的炭粉画是用木炭来绘画,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炭粉画的原料已经变成了经过特殊加工的粉末颜料。
  
  屈广宏大爷说:“画这画有困难,困难是色调难掌握,画国画,色重,色轻在笔头上就能看出来,但是这画轻与重都是黑的,因为自己得掌握的住,这炭粉画上了就别想把它涂了,因为颜色吃到纸里去了。”
  
  在美术界由于从事炭粉画的人很少,屈大爷的作品一拿到北京市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屈大爷接着告诉记者:“我这画到北京店里都去过,都说你这画画的不错,还有一些老外说,这画不是画的啊。从生活上从经济效益上也帮了我不少忙。”
  
  如今,屈大爷已经和北京一家画廊签订了销售合同,作品非常俏销,他也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真是炭粉画儿俏市场,画出幸福好生活呀!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河北电视台 碳粉画 
01月11日

南海网:《我是大民星》网罗民间艺人参赛 传播海南文化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海网(记者 刘婧)海南民间艺术是海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正如美国当会学家希尔斯所言:“传统文化意味着很多东西。它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被世代相传。”众多的海南本土艺人报名参加“我是大民星”活动,是这次大赛的一大亮点。许多神秘有趣的海南本土文化艺术表演将会在《我是大民星》的舞台与观众见面。
  
  举办《我是大民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搜寻海南本土的文化达人,发扬海南本土文化。在这次活动中,海南本土艺人积极参与。被喻为“五指山百灵鸟”的黎族歌手黄婷丹在得知了百姓达人选拔大赛的消息以后,随即接受了组委会的报名邀请,热情参与。海南另一位本土的器乐演奏民间艺人郭泽运也同样是受到组委会的邀请报名,他想通过网络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丰富多彩的海南民族文化。活跃在海南的黎族乐器大王黄照安,是一位收藏、制作、传承和演奏黎族乐器的能人,为了更深入地推广黎族乐器,黄照安也受邀报名参加了本次海南百姓达人选拔大赛。
  
  参加《我是大民星》的还有一位来自炭画世家的炭画艺人——叶保龙。手艺精湛在业界也小有名气的叶保龙可以称得上是为数不多的同行中最年轻的画师了,他深知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重大,“我不能让这份手艺在我的身上失传了,我要把他传下去”。对于他来说,画炭画不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责任,是让炭画这种技艺留存在世的责任。他这次参加《我是大民星》的一个愿望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炭画艺术,将炭画发扬光大。
  
  《我是大民星》的舞台,已不仅仅是达人们的秀场,更是海南本土文化的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相信通过《我是大民星》的舞台,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海南本土文化。海南的传统文化将通过《我是大民星》的舞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为之迷醉与向往。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南海大民星 民间艺人参赛 海南炭画世家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