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admin
11月15日

新新网:娄底农民画师心中的“雷锋精神”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新新网(作者:钟健民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每一次想起雷锋,我就想起这一段话。尽管在我们的身边,好像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雷锋精神仍然在乡村、在学校、在人们身边发光、发热,雷锋精神已成为人们大众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那个年代,那个雷锋,我看到一个农民画师康葮苍,尽管他出生和成长在娄底市双峰县蛇形山镇泉山村的一个农村家里,但他从毛主席号召人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始,他就学着“雷锋同志”的画像走家串户,一边为他人画像,一边向人们宣讲和传颂雷锋精神,几十年如一日,他以雷锋精神为榜样,努力去实现一个中囯农民应有的人生价值。
  那一年,早稻插完后的一个下雨天,康葭苍就在家画了一个雷锋的半截像片,在像的下面写上“雷锋同志”四个大字,在字的下面又写上“炭精画像、永不褪色”的一行小字,在字与画像的中间贴着雷锋的原始照片,并把它装在一个长方形的镜框内以作招牌,去外画像谋生。在一个夜晚,他帶着这个画像去见大队书记,书记一见此像大喜,夸奖小康的绘画技术,当葭苍说明来意,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带着雷锋画像去画像,就必须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并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啦!”他笑着点头称是。
  他怀着好奇、不停地沿路挨家挨户叫喊画像,想不到走到离家5公里多的古塘大队已是上午11点多钟了,还未找到生意,正当他举足不定的时候,突然在田野中有一青年妇女看见他揹着雷锋同志的画像,就过来看,这时又来了一大群人,雷锋这像画得多好,说:“给我画张像,不过你要学习雷锋做好事呵,行不?”他一口就答应了。她说是要给她已故的母亲画张像作为留念,可她母亲的底照片早已经模糊,可她又怕他不好画,才说出学雷锋的话来,尽管那妇女对学雷锋的精神不那么透沏,但毕竞那时雷锋的形象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他很为难,尽管照片模糊,也只能硬着皮头画下去,大约画了1个多小时,只见那妇女站在他身后不停地哽咽着,忙说:“画得真像,我娘年仅五十多岁就病故了,我还未来得及孝敬她点什么。”说后,她的泪珠刷刷落下。午餐后,一张与原照完全一模一样的大画像挂在她家厅屋墙上,她仰望着画像,并感谢不尽地付给报酬,可他没接,因为这是他握着这支笔,平生第一次为别人画像,第一次亲见别人为他所画的遗像而流泪;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尊祖敬祖的美德,他用这支笔为人民带来方便,而受群众赞美,从此也为他以此笔作为生计而开了个好头。
  初次外出画像竟尝到了甜头,在那上万人的洪山煤矿区里为许多已退休的工人师傅画了10多天像,并在矿里结识了好几位美术爱好青年,从而更让他感到人生的乐趣,鞭策他细心地去精益求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外出画像常常随夜随宿,每天所接触到的人也是不计其数。做手艺按当时的人币价值取得报酬,每当他遇到家境困难或孤独老人、空巢老人,凭着雷锋画象背在肩上,雷锋精神怀在心中,还主动为他们挑水、劈柴、挑粪,他们感激万分地说:“康师傅你实在太好了呀,真是活雷锋呵!”老人们除了有佳肴招待外,晚上还围着火炉笑谈家常。
  康葭苍告诉我,雷锋6年做了200多件好事,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来,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舎己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他向我讲述他在画像中发生的几件事:
  远在1980年的春天,他在远离家乡百余里的石牛乔亭公社山区的一农户家画像,其主人因农活繁忙,为他泡来一碗浓茶后即干活去了。正当他画得入神之时,只听屋外传来一位长老的呼救声:他本能地丟下画笔,纵身走出门外,只见一个小孩正在那桃树下的塘中拼命地挣扎,两只手在水中乱划,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他走向塘边,顾不得脱鞋,一跃塘中,一手将小孩举出水面,一手划水,迅速靠近塘岸,这时闻讯赶来的村民忙把小孩接上塘岸,他虽冻得全身发抖,但心里却是热呼呼的。
  1995年的一个秋天,他在一村画像时,村里的人正忙于收割庄稼,一青年男子和母亲为家事争吵,一气之下吃了杀虫双农药,青年男子个子高大武力过人,又生性火爆,众人劝解都不听;加之他母亲说:“吃了桐油呕生漆,不碍事。”康葭苍一边说服那服毒青年,一边大声向外呼救,恰巧门外路过几位从煤矿下班的青年,他们听到呼救声,立即将那青年抬送医院。经过救治,终于脱离危险。最后,医师说:“此人是服了慢性发作的杀虫双农药。如不及时救治,就会命归西天。”
  1997年的深夏,天气炎热,村民正忙于搞双抢,康葭苍正在家画像,大约上午八时左右,一个在坪上晒谷的妇女惊奇地告诉他,本组曾新秀买了一瓶甲铵磷农药在此路过,观她脸色不对,两眼通红……一听此话,康葭苍联想到曾新秀无非是有什么想不通的事,不然双抢刚开始,又怎么要去买农药治虫呢?一想到这里,他立即尾随而去。果然曾新秀进了自家大厅门,左手将那瓶农药放在床边,右手已打开瓶盖,正准备服药,说时迟,那时快,康葭苍纵身跃入床边去夺取农药,苦心相劝,绝不能以死去面对现实……
  在康葭苍的本子上记录着这样一句话:“要学会怎样做人,而不仅是学会怎样学雷锋。”现在他年老了,也不出去画像了,执着的他,还要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不管是组上修路或村里建校、还是邻家小孩读书或村里人急病、空巢老人多难或五保老人多愁……康葭苍简直成了雷锋的代言人,在他家大厅之中挂着的那张20世纪70年代画的雷锋画象,虽然画像早已陈旧,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代人继续走下去。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娄底炭精画 炭精画像 炭精画 
11月05日

中国炭精画世界恩施俱乐部


分类:俱乐部 | 超过 人围观

中国炭精画世界恩施俱乐部欢迎你!
  
  中国炭精画,俗称“炭精画”、“炭画”、“炭像”,是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点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更令收藏家们热捧。
  
  炭精画官方QQ交流群(腾讯QQ群号:330233164),欢迎热爱炭精画艺术的朋友踊跃加入!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QQ交流群!中国炭精画世界工作部,长期选拔地区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证书,并为主任发放工作经费,辅导主任在贵地开拓炭精画市场。
  
  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世界恩施俱乐部!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恩施炭精画 土家炭精画 清江炭精画 炭精画俱乐部 
11月01日

秋千网:“中国炭精画”被广泛认可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秋千网(记者:安之)记者了解到,中国炭精画世界(tanjinghua.com)在“百度”、“360”、“谷歌”等各大搜索引擎,均有全新的收录和全面的展示,推动了炭精画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炭精画”正在被广泛认可。
  据悉,中国炭精画,俗称“炭精画”、“炭画”、“炭像”,是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点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更令收藏家们热捧。
  记者获悉,“中国炭精画”是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会员、画家、中国炭精画世界(tanjinghua.com)创始人张智华老师在9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张智华老师为了普及这门濒临绝迹的民间艺术,曾经拜访三省六个村庄的民间艺人,还专门参加了中国炭精画第一人杨君明老师的炭精画培训班。后来,张智华老师用了整整三天时间,和助理设计师为美术爱好者们设计出来“中国炭精画世界”网站,于2010年4月28日注册“炭精画”域名(www.tanjinghua.com),并全面上线;给热爱炭精画的朋友带来了艺术的希望,也让这一民间美术焕发出新的春天。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中国炭精画 炭精画 炭精画像 炭精画教材 杨君明炭精画 
11月01日

《惠州日报》:炭画师王少辉20多年不歇手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惠州日报(记者:王品端
  拿出手机或打开相机,轻点一下,“咔嚓”一声,然后通过蓝牙将图像传送到小型打印机,不用5分钟,相片就出来了,如此快速的拍照方式,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科技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很多便利的影像产品,同时也挤压了传统影像生产的生存空间,许多人更愿意用现代化科技,代替传统的手艺。而在惠阳区淡水街道老街一角,炭画师王少辉仍然坚守着传统的手工画艺———炭画,一画就是20多年。
  画一幅人像炭画,要勾勒成千上万次
  跟快捷便利的数码照相相比,传统手工炭画显得非常落后。画一张炭画快则半天,慢则半月,费时又费力。
  王少辉的画室很小,约3平方米,墙壁上密密麻麻挂满了他的画作。在一张残旧的木桌前,王少辉一笔一划描绘着一老奶奶的头发,一笔一笔下去,干净利索,看似随意,却又精准无比。“别看我画得那么轻松,没有扎实的功底,画个头发都得半天。”王少辉说,每幅人像都是不一样的,每条皱纹和皮肤纹理都必须用不同手法来画。一幅人像炭画画下来,必须勾勒成千上万次。
  记者注意到,画炭画不仅费时间,需用到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在画桌旁一个陈旧笔盒里放着各种画笔,“有炭笔、排笔、水彩笔、毛笔……”王少辉介绍,炭画最重要的工具炭笔就有好多种,笔的粗细和坚硬程度不同,作用也不一样,用于勾勒或粗或细的线条。
  20年多来,淡水老街由繁华走向平淡;一张炭画肖像由最初的4元涨到两三百元;炭画师的数量也与日俱减。惟一不变的是,王少辉不管寒暑,依然坐在画室中坚守着传统炭画手艺。
  13岁就学会炭画,年少时外出画画风餐露宿
  今年48岁的王少辉是清远人,从小受学画画的哥哥影响,他常常拿起树枝就在地上画他喜欢的动漫人物。王少辉说,当时没有画笔、蜡笔等画具,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画,有时还会用烧过的火柴灰在纸上画。
  由于对画画兴趣浓厚且勤于练习,13岁的王少辉学会了炭画。也是在这一年,贫困的家庭再也无法供他读书,他辍学了,背着画夹沿途靠给人画肖像维持生计。
  他到过中山、江门、广州等地谋生,当时一张肖像画在5毛到2元之间。比起技艺精湛、有专门店铺画画的炭画师,沿街摆档的王少辉生意额非常有限,每天的收入只够吃两顿饭。晚上,他就在车站或别人家门前睡,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当时,有些路人以为他是在卖艺乞讨,向他施舍钱物,让年少的王少辉尴尬不已。
  回忆起过去那段四处行走画炭画的日子,现在已把家安在惠阳淡水的王少辉,言语间多了一丝感慨。
  身边同行纷纷转行,他为养家糊口坚持
  1989年,在外多年的王少辉背着画夹到了惠阳淡水,不久后便安定下来,并娶妻生子。“有了家庭,我再也不能在外面流浪了。”婚后,他在淡水开了一间画室,一开就是20多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淡水老城区很繁华,刻章、写对联、看风水、打铁锅、画画等行业生意红火,其中画炭画为生的加上他自己有5个人,还有不少外来画师来揽活。20多年过去了,淡水老街许多传统行业日渐式微,炭画也难以幸免,如今整个淡水画炭画的只剩下王少辉一人。几年前,当身边同行纷纷转行时,他曾犹豫过,但为了养家糊口,他坚持了下来。
  虽然炭画正走向衰落,但依旧有着数码相片无法比拟的优势。“数码相片是很快,但保存不好的话,容易掉色,而炭画历经百年不会褪色,这是优势之一。另外,有的老人去世了,生前只留下模糊、残缺或者很小的相片,复印或扫描也无法把相片很好地复制还原,后人想要复原相片,就只能通过炭画这一途径。”王少辉说,虽然炭画这门手艺不能让他大富大贵,但维持生活还是没问题的,加上附近街坊的支持,在情感上让王少辉不敢轻言放弃。
  每隔两天能接到一单生意
  现在,王少辉大概每隔两天能接到一单生意,一幅人物画像价格在200至300元不等,但生意已远远比不上前些年。“现在画的人像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过世的老人,还有顾客拿着一些底片或残旧的照片,要求临摹成炭画,以便保存。”
  “有没有想过收徒弟,将炭画这一传统手艺传承下去。”记者问。“现在年轻一辈,愿意学习炭画的很少。一是传统的思想认为,炭画师画的大多是去世老人的画像,不吉利,工作也没其他画种体面;二是随着科技发展,冷门的炭画经济效益不好,吸引不了年轻人。”说起炭画的未来,王少辉直言比较暗淡,等自己实在画不动了就退休。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惠州炭画师 炭画王少辉 炭精画 
10月13日

内江新闻网:不褪色的真实,忘不了的炭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内江新闻网(记者:唐璜/实习生:唐小博)
  
  ■ 炭精画也叫炭画,是一种民间流传至今的艺术。由于炭精性状稳定,有较强的附着力,画出来的人像黑白分明、光线柔和、画面细腻逼真、永不褪色,因此能够长时间保存。
  
  ■ 炭精画悠久历史,魅力独具,一直不缺少“粉丝”。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炭精画,了解它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内江炭精画的发展和演变
  
  清朝,西洋画技法传入中国,炭精画也随之进入人们的生活。那时,长者离去之后,子女会请画师画一幅逝者炭精画作纪念,随着时代的演变,到如今,永不褪色的炭精画受到城市各类人群的喜爱,因为真实,不褪色,正如初心不变。
  
  上世纪90年代初,内江的炭精画绘画者没有专业的画室,更多的则是在东兴区的路边、街头和巷尾进行创作。来往路人、已故老人成为画师们作画的对象。一张装裱好的肖像画价格在25元左右。
  
  到20世纪初,这些在内江街头巷尾的绘画者们,开始有了相对正规的“画室”,那就是店面,前来画肖像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小孩或年轻人,价格也由原来的25元增长到100元左右。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炭精画也逐步由原来的“地摊画室”,“店面画室”发展到“网店画室”,价格增长到300元不等。炭精画虽在发展,但内江的炭精画师这一群体却在日益减少,由最初的300人左右减少到如今的20人左右,画师们流入到各行各业。
  
  走近内江炭精画爱好者
  
  随着时间的流逝,炭精画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日渐消失。但在内江却依然有那么一群炭精画爱好者,他们不是专业画师,却喜爱艺术,对炭精画情有独钟。
  
  A、一个农村娃与炭精画的故事
  
  王利出生于东兴区平坦乡,从事炭精画创作十六年,从小深爱画画,但遭到父母反对,认为是“不务正业”,乡里人更是普遍觉得学画画不如学照相。“小时候家境贫寒,温饱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拿出多余的钱来买画画用的原材料了,只得找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进行自学。”王利说道。
  
  夏天蚊虫多,为了避免蚊虫叮咬,王利用旧布料把腿和手臂包裹起来,进行绘画练习。后来,王利跟随专业炭精画师学习绘画,为了节省零用钱购买画画原材料,每次大家叫他一起吃饭的时候,王利不得不假装说“没有画完,你们先去吃”。等同学们走后,他则一个人拿出两角钱一份的酸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王利学完了炭精画绘画所必需的素描等相关方面知识。
  
  B、从理发师到炭精画爱好者
  
  30岁的张思东个子不高,一张娃娃脸,发型独特,肤色透出健康的光泽,说起话来,快人快语。
  
  10月3日,天空下着大雨,家住东兴区中兴路的张思东正在家里画画。目前他自己开了一个相馆,空闲时就画画。
  
  曾经的张思东是一名理发师,后到外地工地工作,2004年回内江。身边很多朋友喜欢画画,张思东也学了几天,但没坚持下来。但命运是个很神奇的事,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朋友画了一幅画,“我印象特别深,画面是一位外国女孩,是个侧面像,看不清脸的全部,但少女金色的头发和发丝上的蝴蝶结,美丽逼真,以及画面的柔和让我终身难忘,从这以后,我开始认真学习炭精画。”就这样,张思东从理发师变成了炭精画爱好者。
  
  炭精画:打动我们的
  
  是那份永不褪色的真实
  
  人们说,这是快节奏时代,没人能阻止时间的停留,很多东西都在时间的淘沙中渐渐被淘走了,而炭精画却仍然被一些人群所钟爱,所追逐,究其原因,打动人的正是那份永不褪色的真实。
  
  炭精画爱好者李强告诉记者:“用炭精创造出来的作品,是永远不会褪色的,保存个七八十年都不是问题。”而炭精画最具特色的地方还在于它能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是其他画种所不能比拟的,而这也是李强一直在炭精画这条道路上坚持下来的原因。
  
  然而,炭精画的创作却是极其复杂的。画师在绘画时不仅需要仔细观察人的整体到内部的骨骼构造等方面,还要以扎实的素描基本功作为基础,而最终要使一张炭精画层次分明、惟妙惟肖还得靠画师用橡皮擦一点一点“擦”出来。“有时一坐就是五六个钟头。虽然很辛苦和枯燥,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王利说道。
  
  后记:梦想和期待
  
  甜城内江,这座承载了太多历史印记的城市,也承载了内江人太多的美好回忆。而作为美好回忆之一的炭精画,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与发展,正悄然淡出。在摄影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炭精画和内江仅存的20几位炭精画师还能继续在这条传统的民间艺术道路上走多久?
  
  他们不知道答案他们,只是梦想,以后能在内江以炭精画为题材开一个露天展览,让更多的人认识炭精画……
  
  

已有 2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内江炭精画 炭画 炭精画爱好者 炭精画教材 
10月10日

中国新标志电讯:炭画世家——海口骑楼里的经典艺术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中国新标志电讯(特约记者:叶红)
  在海口骑楼老街里,有一个名叫“炭画世家”的店铺。走近店铺,门口放着一张供游人练字的桌子和一些海南的本土饰品。
  “炭画世家”店铺面积不大,却放满了各种艺术品,人物画、骑楼风景画、雕塑、书法作品琳琅满目。屋内的两个柜子上放着一些关于海南文化和艺术画作的书籍,正中间放着一个炭画架子,架子上摆着一块橡皮擦、一盒炭精粉,还有几支炭铅笔、擦笔。
  炭画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当时照相和冲印技术还不发达且价格相对高,很多人选择以炭画的形式为祖宗画像,但是现在,人们更愿意接受方便快捷的数码拍照。骑楼老街上画炭画的艺人越来越少,但店主韩翠琼却一直坚持着。
  韩翠琼从小受着父亲韩冠平的炭画艺术熏陶,回忆起小的时候,她每当放学回家,都要吵着帮父亲画画,渐渐地自己喜欢上了炭画,后来她拿起炭笔,一转眼都过去了42年。现在韩翠琼的儿子叶保龙也在骑楼里画炭画,将炭画艺术传承下去。
  韩翠琼作一幅肖像炭画,只需要3—4个小时,但要画一幅生动的肖像炭画,却需要一周的时间。韩翠萍说:“帮别人画画就必须要用心完成,做到精心细致。”
  炭画世家声名远扬,不少当地的家长主动带着孩子前来求学画画,韩翠琼也希望能把炭画传承下去,便开始教这一群孩子画炭画。
  韩翠琼在网上结交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友,她还建立了一个名叫“世界书画艺术天地”的论坛,供各地的艺术家切磋交流,并组织了一些小画展。
  “因为炭画让我认识了世界各地的朋友,这是我最开心的事。”韩翠琼说道,同时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炭画、喜欢炭画,将炭画艺术世代传承下去。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中国新标志电讯 炭画世家 海口骑楼 经典艺术 炭精画 
09月15日

《贵州都市报》:古稀炭画大师王国胜40余年深情绘画毛主席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贵州都市报(记者:孟子雄
  日前,在贵阳市南明区大南社区的万东桥下一间工作室,王国胜老师完成了悉心久仰的那幅毛泽东主席炭画,栩栩如生的画像生动地释放出他内心对开国领袖的深情与敬爱……
  作为从解放前走过来、现年已经72岁高龄的王国胜老师,几十年来对用炭画方式绘画毛泽东主席的画像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王老师几个月前就在构思一幅毛泽东主席的画像,以此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王国胜老师是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炭画师,他炉火纯青的炭画技巧,能让每一个珍爱艺术的人能得到一个新的感动、一个新的满足。
  王老师炭画功底源于火热的工矿生活,1970年至1998年王国胜在贵阳矿山机械厂做宣传工作时,尽管厂里的宣传范围十分有限,但王国胜总乐于用炭画宣传一线工人,或为热火朝天的厂矿工作场面画些素描什么的。一晃28年过去了,1999年初王国胜退休回到了家中,与炭画有着几十年不解情结的他在家中又操起了画笔,在艺术天堂进行耕耘和追求。他在废旧画刊中搜集到一些伟人的画图,一边整理珍藏,一边用炭粉绘画,一幅幅作品在王老师的二次创作中再现了历史,也受到邻里乡亲或友人的赞誉。不久,王老师将自己的工作室搬进了贵阳市南明区阳明路花鸟市场,后来因阳明路花鸟市场改造,王老师又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仍然属于大南社区的万东大桥下。如今十年又过去了,王老师说:他每天一开门,他的炭画作品就吸引人们流连忘返。王老师的炭画精细传神,画出了人物的神韵,也勾住了一些绘画爱好者的心灵向往。近十五年来,王老师先后接纳培育了数百名学子,目前他的弟子遍布五湖四海。另外,王老师的炭画作品由于涉及不同人物,还无国界地漂洋过海,先后被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地游客选购收藏,许多作品获奖。
  2004年,在建国55周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的两部画册中,王老师的十余幅伟人画作品获金奖。2006年参加全国和谐书画大赛获一等奖,2012年全国著名收藏家收藏了他画的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十幅力作。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王老师悉心创作完成了两幅大型代表作《中国梦》、《龙腾天下》,两部作品气势磅礴,有相当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目前,王老师正在积极筹备一次大型个人炭画精品展,以此向祖国献礼,给关心和喜爱炭画艺术的人们一次回报。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贵州都市报 炭画大师王国胜 绘画毛主席 炭粉画 
09月14日

东北网:煤雕、根雕、炭画——旅游城市的漂亮名片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东北网(记者梅云华)
  
  “中国的煤雕、炭画真是太神奇了!”在第二十二届哈洽会上,乌克兰客商对文化、旅游展区内鹤岗展出的炭画、煤雕刻赞不绝口。黑龙江省委常委、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效廉,市领导谢宝禄、刘红岩在视察时,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详细询问了生产规模和销售情况,鼓励商家要把特色艺术进行到底。
  
  该届哈洽会文化旅游产业展区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等单位共同主办。展会以“文化振兴龙江、旅游助推发展”为主题,以重大企业集团、基地园区、名镇景区、产业项目为支撑,开辟了文化产业展示、旅游产业形象等区域,举办展览展示、招商洽谈、宣传推介、展品评奖、网上博览五项重大文化活动,凸显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交易的鲜明特色。
  
  哈洽会上,哈尔滨市在文化、旅游艺术展区内设立了鹤岗龙江三峡文化旅游集合区,奥兴煤雕玛瑙厂和翰墨轩环保立体书画工作室等单位分别展出了作品和展品。栩栩如生的煤雕像、玛瑙雕件、活性炭环保立体书画已是第三次走进哈洽会了。有着地域特色的煤雕吸引着国内外客商,特别是依据萝北、鹤北天然玛瑙材质开发的雕件,以及活性炭环保立体书画,都以特色文化成为一张城市旅游名牌。获得国家专利产品的炭画是传统书画艺术和现代科技一次完美的结合,不仅具备了艺术美感和收藏价值,同时还具有持久的环保功能,净化美化环境。在世博会、哈洽会等大型展会上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我市松鹤花苑也开辟了50多平方米的展区,展出了根雕、奇石、巴西花梨板等作品。无论是煤雕、根雕还是炭画,都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四海宾朋,并成为推介哈尔滨市旅游的珍贵礼品。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东北炭画 炭精画 
09月13日

秋千网: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QQ交流群欢迎炭友回家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秋千网(记者 若近)炭精画,濒临绝迹的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炭精画世界(www.tanjinghua.com)长期为炭精画爱好者提供原创炭精画作品、炭精粉、画具、教材,还包括炭精画(素材)照片,及免费辅导,以及炭精画的新鲜资讯。
  
  据悉,中国炭精画世界工作部还创建了炭精画QQ交流群(群号:330233164),欢迎祖国各地及海外炭友加群交流。中国炭精画第一人杨君明先生也在该群,为各位炭友专业解答学习疑难。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秋千网 天下炭友是一家 炭精画QQ 炭友交流群 杨君明 杨君明QQ 
09月12日

《东南商报》:无声胜有声,草根胜专业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东南商报(记者 苏钧天
  
  最近,宁波鼓楼沿有一个特别的画展。展出的是我市聋人画家胡惠昌的38幅炭粉画和18幅油画作品。
  
  炭画是我国绘画中最古老的一个画法,就是用烧炭时没有烧尽的木炭来进行绘画。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用的工具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粉末颜料,因此叫炭粉画。
  
  胡惠昌今年74岁,是我市为数不多的炭粉画传承者。
  
  昨天,他翻开留言簿,一页一页地指给记者看,上面写的都是市民们在看完展览后的感受—“太棒了”、“真了不起”、“您是我们残疾人的骄傲”。
  
  胡惠昌很可爱,看到留言中有一位写的“此画堪称我市一绝”,他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句话评价太高了,要去掉。还有一位退休干部在留言簿中写道,“无声胜有声,草根胜专业”,胡惠昌在草根与专业两个字上比划许久,脸上满是笑容。
  
  “我办画展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宁波聋人争光,”他特别把这句话写在了纸上。
  
  胡惠昌还写道,“许多观众起初以为这是黑白照片,当得知是碳粉画时,都非常惊讶。他们难以想象炭粉画居然能这么逼真。”正如一位观展者在留言簿中所写,“人物栩栩如生,仿佛从画中走出来一样。”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胡惠昌21岁曾开过肖像画店,专为人画肖像,可惜只持续了一年。此后他专攻美工,前年才开始钻研炭粉画。近年来,他潜心于创作,多次去古村、古镇采风,在家用2年时间绘画出了60多幅作品,这次在鼓楼展出的作品有炭粉画38幅、油画18幅。
  
  人物名片:
  
  胡惠昌,男,宁波人,1940年出生。三岁因病致聋,1962年考入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美术系读书,后因病辍学。1978年调入宁波水表厂工作,从事水表零件图示和表明设计,1989年获得市政府颁发的工艺美术师证书,2000年从宁波水表厂退休。曾任宁波市第一、二、三届市聋人协会主席。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东南炭粉画 无声世界艺术 
09月10日

《大河报》:他,活在花蕊里、画作里、眼神里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大河报(记者 刘瑞朝)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焦裕禄纪念园,将焦裕禄精神和前来观瞻的人群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里,焦裕禄精神成为人们心中的图腾。
  三人合作一幅画 描绘焦裕禄精神
  远方,身后,几棵新栽的泡桐枝繁叶茂。焦裕禄右肩扛着铁锹,从画面深处走来,从树叶下走来,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
  “根扎沙丘叶迎太阳成长无限希望,情系兰考胸装百姓铸就永恒榜样”,焦裕禄这幅画像两侧的对联,则定格了这一瞬间,这个腾升在艺术家脑海里的瞬间。
  这幅画是由三个人共同完成的。一人作图,一人作对联,一人书写对联。这幅画挂在焦裕禄纪念园的纪念馆中,引来很多人驻足欣赏。
  昨日下午,纪念馆里,焦裕禄的一生,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图片、影像和遗物呈现在人们面前。压轴的仍然是人民日报的通讯,和焦裕禄生前留下的《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被雕镂在纪念园的白墙上。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在福州晚报上发表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报纸版样,被放大后挂在纪念馆墙上,无数瞻仰焦裕禄的人们,最后都在这里驻足长留,默读着这篇词作。
  参观者众多 讲解员一天要讲20场
  沃野麦田转黄,桐花落英缤纷,再过一周,就是焦裕禄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焦裕禄纪念园里,前来参观的人们,或者组团,或者三五成群,无一不是面容肃穆,缓步前行。
  一位来自陕西的老先生,从家里骑自行车四天来到兰考,只想和焦裕禄来一场精神上的“零距离”对视。他是听着焦裕禄的故事长大的,用这样一场别致的兰考之行,解开他的焦裕禄情结。
  兰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主任陈百行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焦裕禄纪念馆接待了无数参观者。他们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陕西、山西、河北、安徽、上海、北京、浙江等省份和直辖市,天南海北的人聚集于此。
  讲解员肖变的工作节奏也在加快。她和另外十几个同事,一到周末,每天每人都要讲20场左右。她说,无论是组团来的,还是四五个人的散客,在听讲解时,无一不凝神静气,听得特别仔细、认真。
  纪念馆内、纪念册上,前来瞻仰的人中,不少人用笔迹留下了他们的声音。不少人热泪盈眶。无论是接受媒体采访,还是相互交谈,他们都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亲民爱民,凡事都要依靠群众,在平常的工作实践中,更加务实,多为老百姓着想。
  一幅1967年的画作 画出年轻焦裕禄
  还有一些人远道而来,为兰考带来了自己眼中的“焦裕禄”。
  有的是书法,有的是画作。他们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和书法家,或书法、绘画爱好者,有的甚至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记者在众多捐赠画作中,发现一幅作于1967年的炭画。这是一幅焦裕禄肖像,和其他肖像不同,焦裕禄在画上显得很年轻。郑州的王书民老人是这幅画的作者。作这幅画时,他还是25岁的年轻小伙,现在他已经儿孙满堂。
  前段时间在搬家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这幅47年前的画作。当年还是美术老师的他,比照着当时出版的《县委书记好榜样》图书封皮上的焦裕禄画像,描摹出一幅“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的肖像。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焦裕禄再次成为学习榜样,王书民就萌生了来兰考的念头。他在女儿的陪同下,在今年五一劳动节圆了自己的兰考梦,并把这幅画作捐给纪念园。
  更多的还是捐赠的书法作品。陈百行说,他们已经收到三十多幅书法作品,大多是书写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词作。而捐赠登记簿上显示的一位来自中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的“李院长”,除了捐赠墨宝外,还准备在兰考建立一项助学基金,帮助兰考贫困大学生。
  焦裕禄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就要到了,陈百行考虑在一个恰当的时机,为这些捐赠书画作品办一个临时展览,让更多人看到书画里永远年轻的焦裕禄,感悟永不褪色的焦裕禄精神。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大河炭精画 大河报 大河艺术肖像 
08月28日

《信息时报》:半路艺术家钉出传神肖像画 酷似炭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信息时报(记者 望红)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建筑师大卫·福斯特因病提前退休,但他并没有提笼架鸟,反而凭自己在建筑业培养的技能玩起了艺术:用钉子钉出名人肖像画,比如英国女王、玛莉莲·梦露、列侬等,每幅画都非常传神逼真。他的作品在网上发布后人气爆棚,目前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每幅画能卖2千到4万英镑。
  钉画大象迎开门红
  福斯特的第一件作品是《钉床上的大象》。他说,一开始只是尝试着在做,心里没什么底,可是在钉到一半时,就意识到了作品的价值。当时,他请了一个师傅来帮忙修热水壶,师傅离画有点远,还以为是炭画;走近之后才发现是用钉子做的,惊讶得合不拢嘴。后来,福斯特饶有兴趣地钉了一幅又一幅画,有自然风景的,更多的是名人肖像画。他的画发到网上之后,引来了很多粉丝,渐渐成了知名艺术家。其后更是从网上走到现实中,饱受欢迎。除了在英国,他的作品还在美国、比利时、巴基斯坦等地热卖。每幅作品的价格高达数万英镑。
  每幅画用3万枚钉子
  福斯特说,平均每幅钉画要用3万枚钉子,他说,工作室里现在备有50万枚钉子。每一幅要花大约三周的时间。为了达到很好的效果,画作的尺寸都比较大,大约有1米多高。福斯特用锤子“砸”出了许多名人,比如披头士乐队、大卫·鲍威、纳尔逊·曼德拉、玛莉莲·梦露等。
  他的作品已经在英国多个美术馆展出。他说,“我现在正忙着赶做两幅新的梦露画像,很快要在伦敦格雷厄姆美术馆展出。我根据1961年塞西尔·比顿拍的女王照片做的肖像钉画也会参展。”
  网友评论:
  这个想法真聪明,他真是个天才。
  这才是艺术!太惊人了。
  是的,而且我还注意到他都是自己钉的,而不是搞一个团队替他砸!
  真是了不起的工作。女王的像太完美了。
  这是我第一次由衷地感觉到艺术的魅力!真把我震住了。
  艺术家心声
  创作过程“很兴奋”
  今年52岁的大卫·福斯特家住英国柴郡。他本来是个建筑师,49岁那年因病退休。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他部分神经受损。医生担心会导致他瘫痪,所以建议保守治疗,没做手术。他后来慢慢恢复了,不过仍有一些后遗症,比如背疼、左腿肌肉萎缩等。“当我恢复得差不多时,觉得能开始画画了,我就意识到我才49岁,应该再努力一下,在艺术领域尝试一下。”他利用自己的老本行手艺,在家里搞了个工作室,而工具就是锤子和钉子。由于在建筑行业工作了20年,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精确绘图,所以他的画功本来就了得,“我的手艺是慢慢锻炼出来的。"他说,“整个创作过程让我很兴奋,只有一把锤子和一盒钉子,把他们变成艺术品,非常神奇。我的作品是根据原有的照片来做的,这是很精细的触觉艺术,观众总是忍不住想摸一下。”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画 炭精画 砸钉画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